北平的四季
《文化月刊》2008年01期 郁达夫;


相关文章推荐
- 北平记忆——以20世纪30年代...
- 国都南迁后,北平各界人士一直致力于把北平打造为文化城。可华北事变之后,社会局势又生动荡。当时北平的诸多知识人也纷纷南下,以期在更为安定的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详细]
- 《北京史学》2020年01期
- 五月的北平
- 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描写北平的文字,由国文到外国文,由元代到今日,那是太多了,要把这些文字抄写下来,随便也可以出百万言的专书...[详细]
- 《阅读》2018年40期
- 沦陷时期北平文学中的乡愁情...
-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后,大批作家、知识分子纷纷南下,在此后北平沦陷的八年里,北平成为他们失去的家园,也成为他们抒发乡愁的所在。作家们的乡愁情结有三重结构:书写北平的...[详细]
- 《抗战史料研究》2016年01期
- 文学中北平的乡愁情结
- 北平落入敌人的魔掌时,作家们都陷入了无限痛苦的深渊。远离北平的作家们,怀着对北平的思念,追忆审视了北平被日军侵占的历史,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苦楚,也渴望沉睡中的国人能...[详细]
- 《北京党史》2015年05期
- 北平文化生态(1928—1937)与...
- 论文从时间范围和地缘文化两个角度剖析了1928—1937年北平文化生态与京派文学圈生成的内在关联。1928年北京失去了国都的政治地位成为了边城北平,并由此成为了一所纯粹的文...[详细]
- 《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04期
- 老舍对于北平文化的思考
- 认真说来“五四”时期的大多知识者虽生活于都市之中(或北京,或上海,或其它城市),但他们对于都市文化是颇为陌生的。这陌生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来自乡间的知识者并...[详细]
- 《南都学坛》1998年05期
- 动人的北平(节选)
-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一个城市与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详细]
- 《同学少年》2011年10期
- 欢腾吧,北平
- 1949年北平春来早,200万市民舒展的面容,街头巷尾的欢声笑语,和生机盎然的春天融为一体,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欢快。1月31日,解放军进城接防的消息,飞向北平的各个角落;2月3日...[详细]
- 《神州》2007年02期
- 北平塬(组诗)
- 一条小路记得在二十年前夏天的一个傍晚,有个叫 狗娃的孩子在北平源上捉蚂蚁,或是捕麻雀或是为家养的老黄牛割嫩草总之,他回去的时辰是有些晚了北平源似乎把那些大人都藏到箱...[详细]
- 《诗刊》2003年18期
- 三十年代前中期北平左翼文学...
- 文史文史双月刊,1934年4月23日创刊,署“编辑者吴承仕”,“出版者北平中国学院国学系”,“发行者北平中国学院国学系”,“总代售处北平人文书店”,“分售处各地各大书店”,实...[详细]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年02期
- 北平和平
- 北京,春秋战国时的燕国国都,隋为涿郡治所,唐称幽州,辽称燕京,金称中都,元称大都,明清称京师北京,1926年改称北平。朝代更迭,名称变换,一成不变的是这座华北第一大城市的政治...[详细]
- 《报告文学》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