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现象”的再思考
《同舟共进》2009年02期 叶永烈; 下载(159)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陈伯达的“谦虚”和软肋
- "我是小小老百姓"陈伯达在中国共产党内擅长搞理论。他从1939年起任毛泽东秘书达31年,新中国成立后其职务最终升至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伯达在社会交往中有一...[详细]
- 《党史博览》2018年06期
- 花自飘零水自流:陈伯达之命...
- 在狱中高呼:"我救过毛主席"1982年4月23日,傍晚时分,一辆轿车悄然驶进北京西单西绒线胡同,停在一个四合院前。这个四合院以前的主人是黄炎培先生,现在,住着时任中国文联副主...[详细]
- 《同舟共进》2014年08期
- 中央文革小组主要人物的浮与...
-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时,陈伯达任组长,并且一直担任到九大召开。但是,陈伯达当上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以及他在中央文革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很特殊。[详细]
- 《党史博采(纪实)》2012年02期
- 中央文革小组主要人物的浮与...
- 成了林彪信任的人在九大上,陈伯达仍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保住了原来的地位。他松了一口气。但他自己清楚,他在中央政治局中是孤立的,他的地位是动摇的。在九...[详细]
- 《党史博采(纪实)》2012年03期
- 陈伯达后事处理始末
- 陈伯达突然去世1989年9月20日,是一个阴雨天。忙了一天的王保春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回家,到家休息了片刻,刚拿起碗吃饭,突然电话铃响了,他放下碗去接电话,听对方说完,他放下电...[详细]
- 《世纪》2009年05期
- 《陈伯达传》幕后秘事
- 1980年11月20日,76岁的陈伯达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沉寂多年的他,成为众多的照相机、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镜头聚焦之点。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人们得知...[详细]
- 《党史文苑》2008年07期
- 陈伯达之命运
- 从《中国之命运》说起本文题目,仿自《中国之命运》。1943年3月,蒋介石用小册子形式出版了一本大著作《中国之命运》,借国家名义鼓吹国民党一党专政,实际是鼓吹"蒋介石之命运...[详细]
- 《同舟共进》2008年08期
- 我所知道的陈伯达
- 自1958年8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班调到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至1968年3月4日陈伯达把我投进监狱,这十年间,我一直都在陈伯达麾下当一名小卒。可是,在“文化大革命”前,...[详细]
- 《党史博览》2006年02期
- 陈伯达的第一次华北之行
- 出发前的请示1967年的下半年,全国形势很乱,大部分机关处于瘫痪状态,基本上是由当地的驻军支撑。中央号召各地两派联合,建立新的机构即革命委员会。陈伯达出于关心河北地区(...[详细]
- 《党史博览》2006年05期
- 陈伯达为什么投靠林彪
- 人们对陈伯达在“文化大革命”中投靠林彪,很不理解,其实,这是有原因的。陈伯达在中央文革中陷入了孤立状态中央文革成立不久,陈伯达就陷入了孤立状态。这是为什么?首先是陈...[详细]
- 《世纪桥》2005年09期
- 我父亲陈伯达的最后八年
- 出狱后的写作情况陈伯达保外以后写作的文稿,研究经济问题的部份占有较大的比例。他最初写的供有关部门研究的建议,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引用大量材料论证在迅速发展的世界新...[详细]
- 《领导文萃》200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