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地位——从儒家和人类学的视野看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张祥龙; 下载(579)被引(12)


相关文章推荐
- “成就自身”的智慧:儒家的...
- 一、儒家成就自身的智慧:人的道德自主性和自我反思广义的"儒家智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分是非、对错的道理理性;二是明辨善恶、好坏的伦理理性。《论语》中谈到的"知"和"智...[详细]
- 《齐鲁学刊》2019年06期
- “修道”“尽性”以“成人”...
- 现代化给人们的生活世界尤其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极其强烈的冲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人的个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然而,伴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详细]
- 《齐鲁学刊》2019年06期
- 儒家“以直报怨”与恕道的原...
- 儒家行恕以分清是非善恶、正义与非正义为认知条件。孔儒对待怨仇的处理态度体现出恕的原则性。励行恕道,得看对象。儒家以爱人为本,但也疾恶如仇。符不符合仁义原则是衡量仇...[详细]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01期
- 儒家始祖形象的三种形态及其...
- 传统儒家从未停止对事物根源与本质的探索。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始"之字义常常兼具逻辑上的原初性与价值上的根本性。始祖作为生民存续之始和人道的开端,其形象隐含着...[详细]
- 《开放时代》2020年02期
- 儒家的社会理论建构——对偶...
- 儒家的人伦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已逐步走入了社会科学范畴。其中"关系本位"成为社会学家研究的核心。然而,对于"关系"的理论建立是否需要借助西方社会理论或放入本体论...[详细]
- 《社会学研究》2020年01期
- 儒家自由思想:《世界人权宣...
- 早在18世纪,儒家推己及人的自由思想就融入了《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自由条款。儒家仁的学说及其他自由思想,对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及其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儒...[详细]
- 《人权》2020年01期
- 论儒家“仁爱”思想对中国培...
-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长期居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是对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产生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儒家"仁爱"思想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据主导和...[详细]
- 《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17期
- 儒家的困境与君子的责任——...
- 儒学的真正价值和道德实践都离不开教化,教化的目的是培养既有高尚道德又能够服务社会的人。君子作为儒家完美人格的代表和群体领袖,肩负着以德为政、教化大众的责任。狄百瑞...[详细]
- 《现代哲学》2020年03期
- 儒家修身傳統的幾個突出面向...
- 本文爲陳立勝教授即將出版新書——《從"修身"到"工夫":儒家内聖學的開顯與轉折》之序文。本文首先從陳教授個人的研究動機與學思歷程談起,提出陳教授對儒家"内聖之學"所持的...[详细]
- 《中国文化》2020年01期
- 儒家理论与中国法学理论的自...
- 关于中国法治发展与本土文化理论资源的关系,学界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争论,其中如何对待儒家理论是一个焦点。儒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在历史上的生命力,来源于其对历史中国...[详细]
- 《江汉论坛》2020年06期
- 儒家美育精神新论——基于出...
- 儒家美育思想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不能离开儒家美育精神。近年来,我国境内出土了大量简帛文献,其中有许多失传千年的儒家佚籍,这为更加全面...[详细]
- 《美育学刊》202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