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是重构诗美的审美活动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王珂 下载(160)被引(8)


相关文章推荐
- 诗歌欣赏的心理流程及其特征
- 诗歌欣赏的心理流程是沿着心理准备、心理综合、心理效应三个不同阶段循序进行的。其特征表现为两个活动:形象思维与发散思维交叉进行的活动,审美情感的活动。[详细]
- 《现代情报》2002年03期
- 联想 想象 体验——欣赏诗...
- 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但读者仅靠对字面的理解则很难再现作者注入其中的复杂 思想内涵。在诗歌欣赏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即自觉地通过联想、想象和体验等心理过 程,进入...[详细]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 在还原和创造诗美中获得欣赏...
- 诗是可以解读的 ,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 ,欣赏诗才有乐趣 ,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 ,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详细]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驱遣想象 诗中有画——谈诗...
- 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诗的创作,要靠想象,同样,对诗的欣赏,也要靠想象。清朝袁枚著的《随园诗话》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譬如一室内,人...[详细]
- 《阅读与写作》1999年11期
- 中西诗歌欣赏与翻译中的思维...
- 本文从翻译的角度对英语与汉语诗歌中所反映出的各种思维意象进行了分析,强调好的诗歌翻译必须要形神兼备,要"共情"和"移情",其中涉及到语言、文学、历史等方面,并从中引述出...[详细]
-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 “形象”、“意象”及“原型...
- “形象”、“意象”及“原型意象”,是古典诗歌理论研究中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把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审美心理 ,也...[详细]
- 《攀登》2003年04期
- 论诗歌隐喻的认知意义
-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诗歌中表现得最充分。本文主要是运用莱考夫的认知理论来探索隐喻在中英诗歌中的运用,包括对其特点和分类的分析。从而得出增强隐喻意识,提...[详细]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诗歌欣赏的三境界
- 文学艺术是审美主客体具体关系的存在方式,是双重主客体的不同组合.人们一般把偏于客观摹拟的艺术称为再现艺术,把偏于主体情志的艺术称为表现艺术.这种对艺术的分类实际上是...[详细]
- 《东岳论丛》1989年02期
- 诗歌疗法的历史管窥
- [目的/意义]旨在为诗歌疗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回顾诗歌疗法的起源、治疗形式及其国内外发展轨迹,分析诗歌疗法的研究现状,指出诗歌疗法尚...[详细]
- 《情报探索》202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