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什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王海明 下载(3326)被引(75)


相关文章推荐
- 人·人性·人情
- 首先要一般地研究人性,然后研究各时期历史地变化了的人性。这是一个艰难的研究课题。[详细]
- 《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 “科技的人性化”辨义
- 科技的人性化近两年来成了学术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但有关“科技的人性化”的含义却较模糊和混乱。对“科技的人性化”进行了概念上的疏理,“科技的人性化”有三层含义:复归科...[详细]
- 《伦理学研究》2007年03期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性的发...
- 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视角去研究人性。从社会经济结构研究人性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是劳动,从一般抽象意义上说,劳动是主体同化客体的唯一手段,使人成为有本质规定的...[详细]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
- 再论社会主义人性规律
- 1983年,我们在《晋阳学刊》第3期上发表了《简论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一文,由于篇幅所限,内容未能充分展开,加之文章发表以后,有的同志又提出了不同意见,因此,对于社会主义人性...[详细]
- 《齐鲁学刊》1986年06期
- 简谈“共同人性”的存在
- 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家对人性问题,喊破嗓子,争论不休,时至今日,仍复如是,众说纷纭。本人在“百家争鸣”方针感召下,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 人性就是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主...[详细]
- 《兰州大学学报》1981年01期
- 马克思人性概念的社会历史意...
- 不同于传统西方哲学家们所主张的理性人性论、自然人性论,马克思立足于实践观点的方法论原则,强调从实践、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统一活动出发去看待人性,把人性理解为社会历史的...[详细]
- 《学术交流》2018年06期
- 道德教育人性化的后现代文化...
- 道德与人性是一种既契合又冲突的关系。道德教育应以认知和尊重人性为基础,以人性的合理超越和培养为目标。后现代文化思潮崇尚多元、反权威以及重物质的价值观念,促进现实人...[详细]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道德·人性·人的本质
- 许多学者一般从“人性”、“人的本质”上来理解“人”,但是,他们却认为“人性”、“人的本质”是同一个概念,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另外,道德与人性、道德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也...[详细]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论技术人性化的内涵与实现途...
- 技术与人性的内在关联源于人性的内在结构和矛盾。人既是动物性的存在,受到自然法则的支配,表现出"物性";人又是精神性的存在,是自由的意志选择,表现出"神性"。人通过技术建...[详细]
- 《中州学刊》2014年12期
- 论人性及人性的价值导向和制...
- 我们不能笼统地或抽象地谈论人性是什么。人性是具体的,具体的人性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时空和社会关系中满足和实现需要的行为表现,人在满足需要的行为中表现...[详细]
- 《现代哲学》2000年03期
-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人性与...
-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对于人性与德性的内涵界定有所不同,但是,在人性与德性的关系上,他们的认识是一致的,都认为人性与德性是统一的。双方的人性与德性结构特色最能显示出中...[详细]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