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的糜子炒米
《中国食品》1991年10期 邢黎明


相关文章推荐
- 延安糜子
- 从延安归来已经很久了,依然思念那里黄澄澄的小米。小米又称黄粱、黄米、栗谷,在陕西等地被称作"糜子"。它起源于黄河流域,巧合的是竟与黄河有着一样的肤色,在先秦时期曾被列...[详细]
- 《食品与生活》2004年11期
- 粗粮自风流
- 当吃粗粮成为一种时尚,那么多多了解一下“粗粮细作”出来的经典菜式,就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了。 因粗粮美食而享誉京城的“文豪杂粮食府”,店面就在西单附近一处闹中取...[详细]
- 《台声》2005年01期
- 炒米
- 炒米是蒙族人民尤其是牧民喜爱的传统主食之一。原料是糜子,蒙古米之意。糜子经过蒸煮、锅炒、加热,色泽金[详细]
- 《粮油食品科技》1983年02期
- 炒米
- 炒米是蒙族人民尤其是牧民喜爱的传统主食之一。原料是糜子,即蒙古米之意。糜子经过蒸煮、锅炒、加热,色泽金黄,清香四溢。用奶茶浸泡片刻,加点黄[详细]
- 《粮油食品科技》1989年01期
- 关于茶汤的厚和薄
- 不知哪天开始,我们把茶水喊成了"茶汤",而且把能说茶汤滋味如何的人似乎看成比较懂茶的人。我从小到大随外公喝茶,苏州话叫"吃茶水"。记得那时有"茶汤"的说法,但肯定不是我们...[详细]
- 《食品与生活》2018年09期
- 五谷杂粮的记忆
- 站在渭北高原上望出去,满眼都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粗犷山塬,塬上难得有几块平坦的土地。倒是山坡间,缠缠绵绵地绕着一圈又一圈的梯田。这样的土地上,麦子长得极为清瘦。丰茂的是...[详细]
- 《农产品加工》2012年11期
- 重阳佳节品名糕
- 农历九月初九,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民间素有吃糕的习俗,因"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高升,图个吉利。各地风味名糕众多,略辑一二:黄米切糕黑龙江省传统风味名点,由当地特产糜子...[详细]
- 《美食》2004年05期
- 随笔两题
- 难忘的黏饽饽饽饽,是满语,对糕点的统称。黏饽饽自然是用黏面做成的了。早年我的家乡种一种黏高粱,杆高、穗散、粒大,高粱糜子可扎笤帚。高粱碾成米,是黏米。把黏米用水粉了...[详细]
- 《食品与生活》2008年03期
- 穄子米饭鲫鱼汤
- 鲫瓜子,这好说,就是鲫鱼。过去嫩江流域最多的鱼类。穄子其实就是糜子,这东西生长期短,耐寒,好伺弄,就是一样不好,产量低,现在已没谁喜欢种了。穄子米,像小米,但[详细]
- 《食品与生活》2004年07期
- 黄米糕
- 记得小时候穷,白面少,母亲经常做黄米糕给我们吃。那时我的早餐是喝一碗糊糊,吃两块黄米糕。有时吃腻了,我就叫嚷开了:"妈,咋又是甜馍馍?""甜馍馍"是黄米糕的俗名,也有叫它"...[详细]
- 《饮食科学》2012年01期
- 蒙古勒巴达草原炒米香
- 在草原上,当地人把蒙古炒米称作蒙古勒巴达。一碗金黄的炒米,看似简单,却随着草原牧民文化发展了近千年。见证了成吉思汗的征战欧洲,忽必烈的元朝兴衰以及游牧民族的迁徙与定...[详细]
- 《天下美食》2012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