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 诚意格物 翰墨留香——评阿...
- 阿列克谢耶夫(В.М.Алексеев),中文名为阿理克,是俄罗斯汉学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在圣彼得堡大学接受了俄国古典汉学的熏陶,毕业後访问欧洲各国汉学研...[详细]
- 《世界汉学》2005年01期
-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
- [续2003年第4期]仅有学识渊博还不够和聊斋先生一样,阿列克谢耶夫对庸俗习气痛恨有加,这不仅帮助他立即找到了像“鄙俗”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庸俗习气(如果您还记得的话,这个词...[详细]
- 《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
- 危在旦夕读者恐怕要问:“那么阿列克谢耶夫呢?难道他没有坐牢吗?”没有,他没有坐牢。但是已经处在了深渊的边缘,尽管他还不知道危险何时到来。1917年11月2日他在写给涅夫斯基...[详细]
- 《蒲松龄研究》2004年04期
-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
- [续 2 0 0 3年第 1期 ]沿着时而平坦、时而坎坷的道路前进阿列克谢耶夫在原则上的毫不让步性直接体现在对聊斋译文集质量的要求上。时间证明 ,“高水准”(的作品 )并不会吓退...[详细]
- 《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
- 朋友———帮倒忙的熊阿列克谢耶夫去世后再版的第一个集子是1954年由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异人集》(即译者生前出版的最后一个集子)。随后,仍然是由该出版社(当时最好的出...[详细]
- 《蒲松龄研究》2003年03期
-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
- 尽管不乏利刺,但毕竟是玫瑰啊!不过,时光的荏苒对聊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0年代的版本尽管发行量已经很大,但仍然供不应求。“文艺”出版社又着手再版事宜。新集子的筹划者...[详细]
- 《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 六十年来《聊斋志异》在俄罗...
- 在《聊斋志异》的外译史上,俄苏的译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单篇译文到选译本,从不同时期的选本到综合本,俄苏几代汉学家一直致力于聊斋小说的翻译和出版,促进了《聊斋志异》...[详细]
- 《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 阿翰林的学术成就——纪念苏...
- 瓦西里·米哈依洛维奇·阿列克谢耶夫(B.M.AЛeKceeB,1881-1951),属于俄苏汉学史上三个划时代的人物之一.前两个是雅·比丘林(1777-1853)和瓦·瓦西里耶大(1818-1900),各代表...[详细]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
- 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和俄罗斯的...
- 在俄国汉学史上,有三个划时代的人物:比丘林(Я.Бичурин,1777—1853)、瓦西里耶夫(В.Васильев,1818—1900)和阿列克谢耶夫(В.Алексеев,1818—1951...[详细]
- 《俄罗斯文艺》2007年03期
-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
- [续2004年第2期]神秘大哥休茨基休茨基因为翻译研究了中国古典作品“变化之书”———《易经》而声名远播,很多人都清楚,这项工作在一系列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研究中只是一个...[详细]
- 《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
- [续2004年第1期]并非偶然的偶然尽管心存犹豫和恐惧,但我还是想依照阿列克谢耶夫对比研究的方式展示给读者几组对比,这些对比出自我收集整理的《并非偶然的偶然》,它们实际上...[详细]
- 《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