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10年来中国科幻小说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社会科学动态》2022年01期 景坤 下载(750)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科技美...
- 科技美学作为现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当代文学叙事中始终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以科技为故事基础和精神内核的科幻小说,在科技美学的审美表达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详细]
- 《南方文坛》2022年01期
- “长城星球”:中国科幻小说...
- 从陌生化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进行分析,可以对所谓"全球科幻小说"获得某种理解。第一,中国科幻小说固有的陌生化;第二,对中国"崛起"主题的陌生化处理;第三,中国科...[详细]
- 《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03期
- 21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研究特征...
- 随着科幻小说创作的再次崛起,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研究逐渐进入主流文学研究体系,呈现出三大新的特征:一是围绕科幻界热点事件,科幻小说研究热潮频出;二是因外国科幻小说中译...[详细]
- 《江汉论坛》2022年02期
- 副本模式、游牧身体与生命政...
- "后人类境况"的产生引发了当代科幻文艺生命伦理和审美范式的变革。网络科幻小说的叙事实践是这一变革的话语表征。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科幻小说在"反人类中心主义"叙事伦理...[详细]
-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年01期
- 论晚清科幻小说中“物”的功...
- 在晚清科幻小说中,由先进技术掌握者发明的科技成果以一种只存在于想象层面的“物”的形态参与叙事,并成为小说家构筑幻想空间的物质基石。在对这种“物”进行功能化想象时...[详细]
- 《科普创作评论》2022年01期
- 知识普及、意义斗争与思想实...
- 一"最好的时代"——对中国科幻文学前景的这份乐观的判断——已经得到了出版数据和文化现象的有力支持。刘慈欣《三体》和郝景芳《北京折叠》先后获得"雨果奖",根据刘慈欣同...[详细]
- 《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01期
- 折翼的启蒙——论晚清至199...
- 科幻小说的言说逻辑受到科学观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科学的启蒙从一开始便被"救亡"逻辑不断压抑,其复杂的现代性内涵始终处于被遮蔽的状态中,这导致了中国科幻小说...[详细]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0...
- 刘宇昆短篇科幻小说中文化对...
- 对话机制的构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基础,是中国文化从走出去的关键。刘宇昆以科幻小说为依托,搭建中西方文化对话、沟通的平台,构建中西方文化对话机制,在对话中讲中国故事、...[详细]
- 《理论观察》2021年04期
- 造物体验、伦理断裂与失控的...
- 一、文本中的造物:从神话到科幻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提出神话实为文章之渊源(1)。事实上,在中西方历代的文学类型中皆可见神话的身影。其中,科幻小说中频繁出现神话的...[详细]
- 《南方文坛》2021年06期
- 新世纪以来刘慈欣科幻小说研...
- 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起,他一边在山西省阳泉市的娘子关发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了13本小说集。他的创作时间并不算长,199...[详细]
- 《科普创作》2020年04期
- 国际化语境下的民族书写——...
-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始终是中西方文化交锋交融的先锋阵地,在汲取中国古典文化营养的前提下,同时也深受西方科幻小说的广泛影响。中国当代科幻作家将人文情怀更深入地融进小说创...[详细]
- 《北方文学》2020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