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西哲学融通的哲学观
《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1期 韩秋红,邢立军,章文雯 下载(374)被引(5)


相关文章推荐
- 纵与横——论中西哲学的不同...
- 中西哲学因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因素影响而走向了两条不同道路。从思维方式的异同着眼,中国哲学着眼于现实世界,关注现实生活,讲求实用,注重对当下的体验,以...[详细]
- 《今古文创》2022年25期
- 原本体——基于中西哲学本体...
- 近年来,中西哲学“本体之异”的观点在哲学界渐而凸显出来,并形成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然而,这些观点并不准确,因为其在“完整性”方面存在缼欠,对于中西哲学既有异又有同...[详细]
- 《社会科学研究》2022年05期
- 林可济教授的哲思之路与治学...
- 林可济教授是福建省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奠基人之一,在我国哲学界享有一定的学术声誉和影响。林可济教授新著《中西哲学散论(2015—2018)》收录了他在2015年至2018年间撰写...[详细]
- 《社会科学动态》2021年05期
- 探析中西哲学思维方式差异的...
- 思维方式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体现在民族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中西哲学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由传统文化和社会...[详细]
- 《时代教育》2017年09期
-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价值...
- 当今时代 ,任何哲学研究和创新要达到真实 ,就必须置于“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的理论背景下 ,脱离了这一视域 ,我们的研究将失去价值。通过对“中西哲学”在比较过程中形成自...[详细]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中西哲学的思想分野
- 《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一文,文章说:在我看来,无论西方或中国,“哲学”的基点都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二者的差别只是表现...[详细]
- 《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 中西哲学对人生的诠释
- 中西哲学对人生的诠释单纯最早出现在西方人观念里的哲学是“爱智慧”,即探索那些“关于某些原因和原理的知识”。(杨适:《哲学的童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详细]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6年...
- 台湾哲学界对中西哲学的融合
- 台湾哲学界对中西哲学的融合代金平台湾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在对中西哲学的融合方面,台湾哲学界(本文专指1949年以来的台湾哲学界)走出了一条完全异于大陆...[详细]
- 《山东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 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走...
- 谈起中西哲学比较,大家都认识到比较方法的重要。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方法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伴随目的而来的,目的不同,方法也就各异。黑格尔说过:哲学的方法与内容是同一的。...[详细]
- 《哲学研究》1992年08期
- 中西哲学思想的探究
- 自16世纪以来,中西的哲学思想就经历了不断地交流和碰撞。从徐光启和利玛窦,到伏尔泰、狄德罗,再到近代的严复、钱钟书,都对中西哲学思想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比较。比较的内容...[详细]
-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年10期
- 中西哲学身体观之比较及其启...
- 身体哲学在中西哲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哲学家们对身体问题的研究凸显了中国哲学的特点,把"身体"概念主要理解为"生命"和"活动",这使得中国哲学具有了某种特殊性...[详细]
- 《现代哲学》201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