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词语校释
《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3期 薛正兴; 下载(111)被引(9)


相关文章推荐
- 《吴越春秋》中伍子胥的形象...
- 《吴越春秋》从伍子胥出奔吴国,举兵伐楚和勾践卧薪尝胆,终究三千越甲灭吴的两个方面来讲述吴越争霸的史实。它继承了《史记》《左传》的人物塑造艺术,不仅直接借鉴了其中某...[详细]
- 《牡丹》2017年17期
- 瑰奇与伉侠:《吴越春秋》传...
- 东汉初期赵晔的《吴越春秋》,介于史传和小说之间,故事情节的离奇与人物行为的侠义,构成全书浓重的传奇性。就其成因来看,则主要是与作者所生活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紧密相关...[详细]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 《吴越春秋》徐天祜注浅议
- 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一书,主要叙述了春秋末期吴越两国兴亡、盛衰、嬗递的历史,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及至今日,也是吴越文化研究者屡屡援引的载籍之一。《吴越春秋》在...[详细]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
- 现行十卷本《吴越春秋》考识
- (一)赵晔的《吴越春秋》在唐以前的史籍目录中,都记为十二卷.宋代开始出现分歧.《宋志》录《吴越春秋》十卷.目前所知《吴越春秋》最早的刊本是宋代汪纲刻本,著录在张金吾《...[详细]
- 《东岳论丛》1988年01期
- 一部值得重视的汉代历史小说...
- 东汉经师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一直被划属杂史或野史类,而为文学研究者所冷落;随着对唐以前文学史、特别是小说史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汉代的一些杂史作品虽以记叙某些史...[详细]
- 《浙江学刊》1989年05期
- 《吴越春秋》的理治观念与文...
- 《吴越春秋》的作者赵晔,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后汉书·儒林传》云:"赵晔,字长君,会稽山阴人。少尝为县吏,奉檄迎督邮,晔耻于厮役,遂弃车马去。诣杜抚,受《韩诗》...[详细]
- 《文艺评论》2015年10期
- 《吴越春秋》死亡叙事的文化...
- 《吴越春秋》作为东汉时期一部著名的杂史著作,其死亡叙事取得了较高成就。它折射了崇尚人生命的社会属性而轻忽其生物属性的生命观,体现了忠、孝、节、义的伦理观。《吴越春...[详细]
- 《钦州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 关于《吴越春秋》的作者及成...
- 渲染敷陈春秋末年吴越相继兴亡故事的专著《吴越春秋》,史家著录,自《后汉书·赵晔传》、《隋书·经籍志》迄《四库》,都以其为东汉经师赵晔所撰。今各家文学史、小说史等论...[详细]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
- 试论《吴越春秋》的体裁
- 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向被目录学家拘囿在史类,但因其属辞比事,皆非马班史法之伦,故又不免多存疑窦。称其为“汉晋间稗官杂记之体”者有之,指责作者“率尔而作”者有之,怀...[详细]
- 《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 《吴越春秋》的叙事策略
- 《吴越春秋》独特的叙事策略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其叙事策略表现在:建构审美时空形态,展现吴越两国盛衰兴亡的因果关系和历史脉络,揭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详细]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
- 从历史叙事走向文学叙事——...
- 《吴越春秋》作者运用史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审美形象的过程。其方法有四种:1.传闻异辞,择善而从;2.博采史料,重新组合;3.曲意改铸,移花接木;4.点染生发,踵...[详细]
- 《中州学刊》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