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入殓师》的人文情怀
《神州》2012年27期 程丹蕾;


相关文章推荐
- 从《入殓师》与《纳棺夫日记...
- 本文通过对改编影视作品《入殓师》与其对应的青木新门所写文学原著《纳棺夫日记》进行比较,意在从两部作品的生死主题异同以及对生死这一主题表现手法的不同上分析这两部不...[详细]
- 《今古文创》2020年33期
- 从电影《入殓师》看日本人的...
- 《入殓师》是一部日本电影,我们对这部日本电影进行欣赏时,不但对于日本人至纯至美的生死观领略了,而且,对于日本民族文化独特的光芒也更加感叹。现时代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经济...[详细]
- 《文学教育(下)》2019年12期
- 生死边界上的灵魂歌者——析...
- 影片《入殓师》选取了一个敏感的题材来讲故事,"死者"被入殓师精心打理,进入下一个旅程。死亡在此被诗意化了,人物心理流程的变化,情感符号的运用,叙事节奏的操控都使这部影...[详细]
- 《语文学刊》2009年19期
- 日本文化视角下电影《入殓师...
- 《入殓师》这部影片围绕生死而展开,并无特别之处,包括故事内容也是极其平淡,然而作者的视角却是独一无二的,即以死亡来映衬人生。作者以与正常思维相反的视角,将生与死的本...[详细]
-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 东西方文化在日本电影《入殓...
- 《入殓师》之所以能够获奖,除了电影较高的艺术价值外,还和电影所传达的文化特点有很大关系。电影中既有对东方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为此我们将从文化的...[详细]
- 《参花(上)》2016年12期
- 生命的洗礼——漫谈日本影片...
- 看日本电影《入殓师》需要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静心、静意,虽不必沐浴更衣,却也要保持一种独特的淡定。因为影片给你展示了这样一种淡定,面对死亡的淡定,面对生命的淡定,面对亲...[详细]
- 《北方作家》2017年03期
- 浅谈《入殓师》中死亡哲学及...
- 1引言死亡是生命(或者事物件)系统所有的本来的维持其存在(存活)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死亡是一个多维度现象,涉及哲学、心理学、宗教、文化等多个层面。而死...[详细]
- 《知识文库》2017年17期
- 《入殓师》:温情驱走冰冷
- 这部电影是描绘死的,但是也不仅仅是描绘死,它是通过死,来告诉大家,你怎么生活,怎么看待自己的现实的生的状态。——泷田洋二郎死,死亡,提到它便会联想到黑色,冰冷,恐惧。而...[详细]
- 《戏剧之家》2015年24期
- 《入殓师》:庄子生死哲学观...
- 由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山田洋次郎拍摄的电影《入殓师》获得201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在东京某乐团担任大提琴演奏的乐师小林大悟,在乡下找到了一个入殓师的职业...[详细]
- 《戏剧之家》2016年02期
- 《入殓师》:放下执念,才得安...
-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条线,好电影的魅力在于,给你一个面,一个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当我们的线有一天经过这个面,我们心有戚戚,原来,早就有人比我更懂我。死亡就是每个人那条线...[详细]
- 《走向世界》2016年21期
- 重新解读日本电影《入殓师》
- 《入殓师》是一部温暖沉静、引人深思的电影。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传达出的生死观念,对入殓师职业的诚挚尊重以及朴素动人的人文情怀都深深地撼动着观众的心灵。关于《入殓师》...[详细]
- 《名作欣赏》2016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