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与现代喜剧文学传统
《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5期 姜建 下载(93)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空间政治与权力结构——鲁迅...
- 本文尝试从"本家"问题入手,讨论鲁迅小说中所内蕴的中国社会权力关系问题。作为家族、宗族制度的体现,"本家"不仅仅指涉小说叙事中具体的人物关系,鲁迅还有意识地将之引入对...[详细]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
- 批判与反思——鲁迅小说“看...
- 鲁迅的"看"是成像的基础,诠释"看客"与被看者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基点和批判与反思精神的切入口,从"看客"的环境、外貌和动作语象和图像镜照"看客"的性格特征和本质,洞见鲁迅...[详细]
- 《阴山学刊》2020年05期
- 叙述、意义与解释——鲁迅小...
- 鲁迅小说形式研究虽已有了很大突破,不过仍有待进一步推进。符号叙述学从新的角度入手,推进了鲁迅小说形式研究。符号叙述学建立在现代形式论基础上,在符号学框架下,其将鲁迅...[详细]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
- 鲁迅小说结构模式研究
- 结构模式是小说的深层结构,是叙述模式的重要组成成分。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在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中具有开创性贡献。依据主体和客体间的关系,鲁迅小说可分为"说—听"结构模式、...[详细]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希望·绝望·行动——鲁迅小...
- 综观鲁迅的小说,我们会发现,"孩子"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字眼,这个字眼有时候指向某一个具体的"孩子",更多的时候,则是一种泛化的存在,指的是所有的未成年人。如同尼采在《查...[详细]
- 《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06期
- 《孟子》的论辩技巧对鲁迅小...
- 论辨是鲁迅小说的重要因素,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论辨性不仅体现在鲁迅小说的叙述描写中,而且体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中,体现在主题构成与艺术构成中,体现在鲁迅小说的各个...[详细]
- 《成功(教育)》2008年01期
- 衣饰不是无情物——浅析鲁迅...
- 本文分析了衣饰描写在鲁迅小说中的作用。[详细]
- 《文教资料》2007年06期
- 鲁迅小说的道具艺术
- 本文力图用“道具”这个概念,涵概鲁迅小说中博大精深的对“物”的运用,深入分析了“道具”在鲁迅小说中的作用和特殊意义,并以此为契机,切入鲁迅广袤的艺术世界,管中窥豹,领...[详细]
- 《文教资料》2007年14期
- 试论鲁迅小说的比喻
- 鲁迅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瑰宝,小说里的比喻把鲁迅小说提到一个更加感人的艺术境界。研究鲁迅小说的比喻,对于修辞学、文艺学以及美学都是很有意义的。[详细]
- 《语文学刊》2009年08期
- 浅析鲁迅小说的色彩描写
- 鲁迅小说常用富有象征意味的景物描写 ,或渲染烘托气氛 ,或推动情节发展 ,或揭示主题 ,而景物描写又离不开色彩。鲁迅小说有不少色彩鲜明的意象 ,刺激着我们的眼睛 ,震荡着我...[详细]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Z2期
- 也谈鲁迅小说中的第一人称“...
- 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经常使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抒情。在《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有12篇用的是第一人称。这些小说中的“我”或为衬托主人公而设,或为便于直接抒情...[详细]
- 《青海教育》199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