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企业的避税与反避税问题探讨
《商》2015年48期 袁茂杰 下载(250)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试论避税行为的法律性质
- 从目前来看,学者们对避税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分歧仍然很大。本文基于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避税行为是一种有条件的合...[详细]
- 《法制与社会》2008年21期
- 地区社会信任水平与企业避税...
- 文章运用中国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社会信任水平与企业避税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所处地区的社会信任水平越高,其避税水平越低。这说明企业高管行为可能受到社会...[详细]
- 《中国市场》2020年24期
- 境内转移定价避税行为初探
- 《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的施行体现出我国反避税工作的日趋完善,但该法规并未重点关注境内的避税行为,而众多避税行为中当属转移定价避税最为常见。以《一般反避税管理...[详细]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 浅析企业避税行为的法律规制...
- 避税作为企业减轻税负的极佳途径,也正因为这样被越来越多企业所关注。众所周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逐步稳固,自然而然在生产经营中必然会将自身利益得失放置于首要...[详细]
- 《新经济》2016年02期
- 避税行为法律评价研究
- 改革开放以来,避税现象日益引起税收界和税法界的关注。比如我国税法原规定“三来一补”企业初办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这一规定的立法意图是针对新办企业起步时财务困...[详细]
-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04期
- 美国财阀避税行为之法律分析
- 通常来说,纳税主体的避税行为旨在减少其税赋负担,避税行为本身并没有触犯法律的强行性规定,然而美国税法的特殊规定,却演化为大财阀逃避其税赋负担的特权。他们通过成立基金...[详细]
- 《前沿》2012年08期
- 论避税行为的无效性及非法性
- 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避税行为概念及性质的模糊认识与错误观念,严重阻碍了反避税工作的开展。事实上,避税是通过异常的行为安排导致国家税收落空,避税行为是违反了民法有关规...[详细]
-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
- 避税行为可罚性之探究
- 避税制裁难以形成对潜在避税者的真正威慑和阻吓,以罚款补偿因避税产生的税收流失反而造成新的不公平的结果。与逃税行为损害的是已发生的征税权不同,避税行为损害的是国家依...[详细]
- 《法学研究》2019年03期
- 反避税立法、税收征管与企业...
- 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已经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备的反避税制度,其实施能否有效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亟待研究。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详细]
- 《财会月刊》2021年13期
- 浅谈新税法对在华外资企业避...
- 在华外资企业存在着大量的避税行为,以避税港和转移定价尤为突出,2008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外资企业的避税行为进行了有效的限制,加大了外资企业...[详细]
-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1期
- 避税行为非法性质疑
- 通过对避税概念进行界定与分析,指出现行税法予以规制的一系列所谓“避税”行为,不宜再称其为避税。而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避税行为,其非法性也值得质疑。从避税产生的原因...[详细]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