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哲学与中国哲学
- 一和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是另一种形态。它没有强烈的主客对立,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它不是对于知识的确证,也不是对于像上帝那样的超验本体的论证。在许多西方哲学家眼里...[详细]
- 《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01期
- 重读中国哲学基本概念“气”
- 气,从古文字的来源上讲,三个字最为重要:■。气在理性化前的演进中,与远古虚体之"灵"(霝)和实体之神的风(■)—神(■)两个观念阶段具有复杂关系。在理性化进程中,气成为中国...[详细]
- 《河北学刊》2021年01期
- 李若晖新著《中国哲学与古典...
- 李若晖教授新近出版的《中国哲学与古典政制》(商务印书馆,2020年)一书,试图深入中国古代制度与思想探讨到底何谓中国哲学。作者紧紧围绕如何从历史政制回溯中国思想的问题,...[详细]
-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1年01期
- 从古典到新传统的多元性重建...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开创了一些新局面,建立了"中国哲学"的新知识体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检讨和反思的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这主要表现...[详细]
- 《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11期
- 艾文贺谈中国哲学在英语世界...
- 艾文贺教授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他翻译了许多中国哲学典籍。在本次访谈中,艾文贺教授结合自己对中国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就中国哲学在英语世界的翻...[详细]
- 《侨园》2021年01期
- 从“形神之辩”到“理气之争...
- 中国古代对于"形神之辩"的论述,讨论的主要是"形"和"神"的关系问题,而范缜的"形质神用"达到了对于"形神关系"讨论的高峰。范缜之后对于"形神关系"的讨论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详细]
- 《枣庄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 从《我的『七零』印迹》看白...
- 白乐桑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其汉语教学充满了中国哲学智慧。研究其与汉语结缘的人生与教学经历,《我的『七零』印迹》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此书清晰勾勒出白乐桑的哲学轨迹...[详细]
- 《探求》2019年06期
- 感受与中国哲学如何做事——...
- 作为"做哲学"的一种尝试,杨国荣近年来提出的"事"哲学的实质内涵与"事"哲学的做法,对于如何做中国哲学具有启发意义。就"事"哲学的实质内涵而言,"做哲学"是做事之一种,而把哲...[详细]
- 《哲学动态》2020年03期
- 百年中国哲学的去乡与回乡
- 习近平在2018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若借助马克思论述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东方屈从于西方""农...[详细]
- 《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11期
- “中国哲学”何以正当的最早...
-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中西思想文化首次发生全面而直接的对话,其中的重要产物之一,是"中国哲学"之名的最初建立。从"中国哲学家"到"中国哲学",是耶稣会士学问的推进,并...[详细]
- 《哲学研究》2019年07期
- 论中国哲学对“道”的揭示以...
- 本文探讨了中国哲学对世界本源——"道"的揭示,探讨了"道、德、仁、义、礼"的哲学体系,说明了中国哲学用"一"达到"道"的原理,阐述了中国哲学中独特的读书方法。[详细]
-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