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诗歌月刊》2018年12期 刘康凯;


相关文章推荐
- 诗歌史的早期建构及其学术史...
- 中国诗歌史的古代时期建构,是现代形态古代诗歌史研究的重要基础。从远古到两汉时期的诗歌史建构,属于中国古代诗歌史建构的早期形态。诗史建构渊源久远,最初主要是依附于乐...[详细]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 试析王维笔下的夕阳之美
- 唐代著名田园诗人王维,是描绘"夕阳"美景的大师。诗人笔下的"夕阳",既是自然美的代名词,又是他思想与情怀的载体,还对应着他生命的西沉与归宿。他将诗、画、乐融为一体,创造...[详细]
- 《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12期
- 史学意识与诗歌史写作
- 文学史的写作当然应该以文学为中心,而诗歌史的写作则必须以诗歌创作为中心,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学术常识。然而,无论是文学史还是诗歌史,他们又全都属于历史的研究与叙述,它...[详细]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 《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出...
- 《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姜红伟著)日前由黄河出版社出版。该书30万字,全面回忆了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历史。书中涉及20...[详细]
- 《扬子江诗刊》2008年04期
- 萧衍诗歌史地位重估
- 对萧衍诗歌史地位的认识,目前学界的关注度较低,而萧衍本身所具备的政治权力、文学修养及文化影响力对当时及后世诗歌的发展确有较多影响。因此正确认识萧衍对齐梁文学繁荣所...[详细]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9期
- 诗歌史的“发现”
- 本文以晚清和五四的诗歌研究为例探讨诗歌史写作的制约机制。文章认为,制约诗歌“演进”机制的语言形式和权力架构,是“介入”诗歌进程的最重要因素,应该当作诗歌史写作的主...[详细]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
- 地方书写的意义——《宁夏诗...
- 我对历史书写者常常怀着一种敬畏之感,这是因为历史书写需要刘知己所说的"史才""史学"和"史识",章学诚说史家三长"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所以又说"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而《...[详细]
- 《朔方》2015年07期
- 地方书写的意义——《宁夏诗...
- 我对历史书写者常常怀着一种敬畏之感,这是因为历史书写需要刘知己所说的"史才""史学"和"史识",章学诚说史家三长"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所以又说"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而《...[详细]
- 《诗探索》2015年03期
- 当代诗歌史“重写”问题域及...
- 由于受时代观念及历史意识的制约与影响,当代诗歌史的写作在情节编织上存在着明显问题。以《持灯的使者》与《沉沦的圣殿》为例,不同的"情结编织"有效地对诗歌史写作进行"重...[详细]
- 《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 一部原生态的现代诗歌史——...
- 与其他文类的文学史相比,诗歌史的写作显得更为私人化一些,几乎未见有哪一部现代诗歌史是由多人合作完成。这一方面是与诗歌本身的特征有关,个性鲜明的诗歌往往人言人殊,多人...[详细]
-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8年02期
- 诗歌史的“发现”
- 写作文学史会遇上特殊的困难。从文学研究的本位要求看,勾画出文学在美学体制中的承续、发展或者变动,是文学史当然的要务,因为"作为一种艺术来探索文学史,就要把文学史与它...[详细]
- 《文学前沿》2006年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