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暗示的力量——论日常生活与...
- 写作或文艺理论的教材和任课教师常说文学"源于生活",要"留心观察","多写多练",但并未清楚地告诉学生如何把握日常生活和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如何转换二者。这对于教师来说是...[详细]
- 《写作》2017年03期
- 经验的丰茂和结构的意味——...
- 一口气读完张暄三篇公安题材的小说,有三点特别强烈的感受。我想,也正是这三个方面保证了张暄这三篇小说的独特和一定程度的成功。首先,是张暄"刑警经验"在小说中的充分运用...[详细]
- 《山西文学》2019年09期
- 小说的可读性从哪里来
- 小说的可读性,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似浅显,实则深奥,完全可以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在我看来,小说的可读性至少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给读者初次阅读带来的吸引力和兴奋感;二...[详细]
- 《文学教育(上)》2017年12期
- 墨白:小说的多维镜像——评...
- 小说文本和小说家在文学史和文学界所处的位置,是由作品蕴藏的文学价值和作家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决定的,而对小说精品的推介则是有担当的文学评论者和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近...[详细]
- 《大观(东京文学)》2016年11期
- 另一个世界与你的彼岸——读...
- 在我的视野里,生活在西湖边或西溪湿地的鲍贝算得上一个陌生的作家。这里的"陌生"并非指向作家本人,而是指向对她小说写作的陌生。鲍贝为数有限的诸如《空花》、《观我生》、...[详细]
- 《西湖》2017年03期
- 小说的另一种可能:现场写作...
- 现场写作即零距离写作或零度角写作,也就是作者在故事现场或事件当场的写作,但是,传统小说模式和阅读模式之下,它更多是作为小说开场手法而存在。如《狼图腾》开场:"当陈阵在...[详细]
- 《芙蓉》2017年02期
- 物欲·信仰·人性——简评阿...
- 阿拉提·阿斯木是当代文坛具有代表性的双语作家,以汉语创作了不少小说,如《时间悄悄的嘴脸》《蝴蝶时代》《阿瓦古丽》《隐藏的旋律》等小说,这些作品一度引起评论界的热烈...[详细]
- 《雨花》2017年04期
- 陈鹏的小说有他的特质——评...
- 陈鹏的小说有他的特质,我相信即使不看作者名字我也能从众多的文字中将它指认出来。他的小说有着相当鲜明的特色,带有属于他"个人缪斯独特的面部表情",不会和同时代的写作混...[详细]
- 《小说林》2017年05期
- 惟诚小说女性形象的津味魅力...
- 天津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天津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天津作家发掘天津文化,围绕天津地域特色进行小说创作,因此而形成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津味小说或津派小说。津味小...[详细]
- 《雨花》2017年12期
- 临水照花——读阿拉提·阿斯...
- 自五四以来欧化小说的大传统与阅读谱系,决定了我们对小说的想象和预设,关于语言、冲突、情节、人物等,已经拥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模糊程式。以个性和差异作为存在依据的小说写...[详细]
- 《伊犁河》2017年04期
- 论“博物君子”与古代小说的...
- "博物君子"是在汉朝时出现的文化群体,在我国汉魏等时期的小说发展期间,有两类角色的展现都非常突出,"方术之士"属于一类,另外一类称为:"博物君子"。"博物君子"主要指博学多...[详细]
- 《唐山文学》2017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