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备课观
《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4期 房艳梅; 下载(148)被引(3)


相关文章推荐
- 交往维度与结构:有效师生交...
- 师生交往的结构和维度的准确把握,是构建有效性师生交往的关键。师生交往主体、内容、方式、情感及效果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师生交往有效性的重要维度,而在有效师生交往维...[详细]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 师生交往中的媒介效应:回顾...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内涵在不断演变,师生交往的形式与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媒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原始社会的"师""生"交往以血缘关系为一般性媒介,未能形...[详细]
-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9年04期
- 师生交往视角下的数字教科书...
- 从教学文本层面来理解数字教科书,它是体现为信息化教与学方式的集富媒体层、知识库层、社会化学习环境层为一体的体系化教学文本。它从交往时空、交往过程与交往范式等层面...[详细]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
-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师生交往研...
-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师生交往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师生交往的本质研究在多学科的视角下,呈现出趋向主体间性、强调交往理性的趋势;现实困境的探析则主要聚焦于师生交往...[详细]
- 《教师教育研究》2019年01期
- 师生交往中的“礼物”:一种...
- 礼物作为一种交往媒介普遍存在于师生交往中,并在实践中呈现出"表达性"与"工具性"两种不同功用。因礼物所具有的表达性功能使其在传递尊师重教的文化意蕴、促进师生交往方面...[详细]
- 《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09期
- 对话与合作——师生交往方式...
-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由传统、封闭走向现代、开放。社会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体现到颇...[详细]
- 《教书育人》2003年18期
- 余清臣:师生岂能止于平等—...
- 2010年第2A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刊载余清臣的文章。作者认为从价值上考察我国当代师生交往制度是提升师生交往质量的必要环节。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现行师生交往制度的核心...[详细]
- 《小学德育》2010年09期
- 基于数字化课堂观察的师生交...
- 虽然数字化课堂观察平台的数据均来自于听课团,但生成的信息可以在平台上永久性保存,方便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反思。论文研究的课例均来自邗江中学,虽然数据比较单薄、片面,但...[详细]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年13期
- 从“扭曲交往”走向“协商交...
- 师生交往关系的公共性建构意指将公共价值原则贯穿于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生活当中,从而保障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的民主性与平等性。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民主、平等、协商、理性等...[详细]
-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9期
- 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交...
-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模式,这种模式必须能很好地体现研究性学...[详细]
- 《教育与职业》2008年23期
- 师生交往:理想、现实与重构
- 一、师生交往的特征与意义1.师生交往的特征(1)自觉性。学校教育产生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并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实施的活动。这样,与一...[详细]
- 《教学与管理》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