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汉赋研究争鸣综述
《人文论丛》2004年00期 阮忠; 下载(38)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雕虫的新魅:《清代汉赋学理...
- 《清代汉赋学理论与批评》一书在详细梳理清代汉赋学要籍的基础上,对清代赋学分期发展及其赋学批评给予重点关注,重新审视了清代汉赋学理论批评及其价值,对清代赋学研究具有...[详细]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
- 一滴水也会疼痛[组诗]
- 大江东去帖大江东去……聚吴风楚韵于长江之腹夏商殷周,赋“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秦皇汉武,铸“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吴楚的风,汉唐的月,眉批着诗经、周易楚辞和汉赋;吐...[详细]
- 《中国诗歌》2016年09期
- 东汉赋中灵芝文化内涵
- 赋在汉代盛行,文人竞相创作,其状物对象对前代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汉大赋体现汉王朝一统天下的高度自信,东汉赋渐渐由歌功颂德转向关注个体感受,更加注重体物抒情,这些意象中...[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7年12期
- 论西汉赋中植物描写的审美意...
- 西汉时期,国力强大、开疆拓土、经济繁荣以及积极的文化政策等因素促使文人们产生新的文学诉求和审美态度,赋的创作盛极一时,创作数量和艺术成就都成为文学艺术的典范,影响深...[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7年21期
- 论西汉赋中植物描写的三种方...
- 西汉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最强盛时代之一。国力强大,开疆拓土,经济繁荣以及积极的文化政策等因素促使文人们产生新的文学诉求和审美态度,赋的创作盛极一时,创作数量和艺术...[详细]
- 《北方文学》2017年15期
- 中国文脉③
- 很快就到汉代了。历来对中国文脉有一种最表面、最通俗的文体概括,叫做: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这个概括中,最弱的是汉赋,原因是缺少第一流的人物和作品...[详细]
- 《老年世界》2017年03期
- 桓谭汉赋观刍议
- 桓谭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经学家、文学家,在我国汉赋发展史上,桓谭所作的汉赋作品屈指可数,他的赋论也极为有限。虽然桓谭不是汉赋研究的重要理论家,但其承上启下的作用...[详细]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8期
- 《文心雕龙》的汉赋观窥探
- 汉赋是《文心雕龙》的重要评论对象,通过窥探《文心雕龙》的汉赋观,可以深入了解刘勰文论思想的根本原则与现实意义。刘勰对汉赋的评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既赞赏又批...[详细]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汉赋观
- 司马迁不仅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从真正意义上研究汉赋的第一人。他发表了最早的汉赋评论,他认为辞、赋无别,汉赋直承楚辞而来。他十分强调汉赋的社...[详细]
- 《青春岁月》2013年24期
- 二十世纪汉赋分类研究综述
- 20世纪是汉赋分类研究的重要发展时期,本文在对这一时期汉赋分类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梳理之后认为,汉赋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苑猎京都大赋、抒情言志赋、咏物赋,在体裁...[详细]
- 《人文丛刊》2007年00期
- 汉赋“凭虚”论
- 汉赋"凭虚"乃是重要的创作倾向,反映于体制、构思、名物以及作者的精神气度诸方面。《骚》、《庄》及纵横辩说,预导汉赋"凭虚"倾向。屈辞宋赋,直开汉赋。屈辞缘情托物,虚廓铺...[详细]
- 《文艺研究》201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