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出延津记
《人民文学》2009年02期 刘震云;


相关文章推荐
- 浅析《一句顶一万句》中杨百...
- 孤独,在文学作品中大多是文人雅士才得的"富贵病",以农民为代表的底层人民更多的是被呈现出物质生活的匮乏困窘或精神状态的愚昧无知,其精神上的孤独可谓是鲜少反映过的内容...[详细]
- 《电影评介》2015年06期
- 解脱
- 1迷迷糊糊中,杨百顺不情愿地睁开了眼皮:仿佛才合眼,天都大亮啦?可分明有一缕阳光,透过厚厚的窗帘射进屋来。他挣坐起来,揉了好一会眼睛才摇摇晃晃挪到窗前。扯开窗帘一看,哪...[详细]
- 《青春》2012年12期
- 我就是杨百顺
- 有道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理是个好理。惜乎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观念未必总是经得住推敲。我们见过太多善者未得好报而恶贯满盈者寿终正寝的例证。况且...[详细]
- 《青春》2012年12期
- “说得着”与“说不着”
- 用三个夜晚读完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全书讲述了一连串小人物"寻找说得着的人"的故事。故事分为两部分,上部以杨百顺的一生展开。杨百顺命运多舛,学过杀猪、染布、劈...[详细]
- 《健康人生》2017年12期
- 三年后的晚餐
- 迷迷糊糊中,杨百顺不情愿地睁开了眼皮:仿佛才合眼,天都大亮啦?可分明有一缕阳光,透过厚厚的窗帘射进屋来。他挣坐起来,揉了好一会儿眼睛才摇摇晃晃挪到窗前,扯开窗帘一看,哪...[详细]
- 《山东文学》2004年12期
- 图书
- 一句顶一万句作者:刘震云50年前,杨百顺失去唯一能"说的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他走出了延津。50年后,杨百顺养女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无人倾诉的处境,寻找"说的上...[详细]
- 《甲壳虫》2009年06期
-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叙述...
-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一句顶一万句》的叙述方法:一、叙述时序的闪回和闪前。从闪回和闪前的各种不同类型入手,结合文本分析其产生的效果。二、主人公的"功能性"和"心理性...[详细]
- 《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02期
- 《一句顶一万句》
- 《一句顶一万句》的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杨百顺)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详细]
-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09年06期
- 一句顶一万句
- 第一章前言:出延津记一杨百顺他爹是个卖豆腐的。别人叫他卖豆腐的老杨。老杨除了卖豆腐,入夏还卖凉粉。卖豆腐的老杨,和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是好朋友。两人本不该成为朋友,因...[详细]
-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9年03期
- 一句顶一万句
- 第一章前言:出延津记一杨百顺他爹是个卖豆腐的。别人叫他卖豆腐的老杨。老杨除了卖豆腐,入夏还卖凉粉。卖豆腐的老杨,和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是好朋友。两人本不该成为朋友,因...[详细]
- 《长篇小说选刊》2010年S1期
- 血缘历史中的“道路”母题—...
- 本文通过对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中以杨百顺和牛爱国为中心,众多人物的"行走"的描写,将"行走"这一乡土人生的日常活动方式,赋于了超越其本身的多重所指意义,经过百年历史...[详细]
-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