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环境伦理与环境法
- 环境伦理与环境法陶锡良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自然环境养育了人类,人类却对不起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在自然科学中建立了环境科学、...[详细]
- 《政治与法律》1996年02期
- 云南民族的传统人地观与生态...
- 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实现形式 ,生态旅游一经提出 ,就迅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文试图从哲学层面上对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内涵进行分析 ,着重析述云南民族传统人地观及其...[详细]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生态旅游的负面效应及对策研...
- 生态旅游是近20年来迅速兴起的一种旅游模式,发展生态旅游可在兼顾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在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些具体方式、途径上存在一些误区...[详细]
- 《生态经济》2003年10期
- 独立的环境法益论
- 独立的环境法益是否该当,争议较多。修正的环境法益理论认为基于传统环境功利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上“完备”的环境立法还缺乏独立的环境法益的保护。生态的环境理论基...[详细]
-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
- 环境伦理视野下土地资源利用...
- 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我们居住的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环境问题的表现之一,要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将环境伦理的研究、教育和...[详细]
- 《西部皮革》2016年14期
- 基于环境伦理的武威市水资源...
- 环境伦理是发达国家取得环境治理成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当前环境治理中比较薄弱的环节.环境伦理学是人类社会的行为的范式,用以调节人们的行为,只有建立良好的环境伦理...[详细]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
- 旅游需要与生态伦理——旅游...
- 以往关于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大多侧重于从旅游业经济利益的角度着眼,名为满足旅游者需要,实为满足旅游业需要,由此带来的弊端有目共睹。为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详细]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
- 国家环境安全问题的资源成因...
- 我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环境安全问题,一定程度已经危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资源利用是导致我国环境安全问题发生与恶化的最关键的直接原因。本文将分别从资源技术、资源权属...[详细]
- 《商场现代化》2008年08期
- 从环境价值观角度论环境法的...
- 环境法立法的目的经历了不同历史形态———传统环境价值观、现代环境价值观 ,它的形成基础是“人本主义”、“生态利益中心主义”思想。从现代环境价值观及伦理学思想出发 ...[详细]
-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人文地理...
- 从地理学最高层面的科学难点问题—"综合性"出发,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的观点。并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解析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三个...[详细]
- 《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 生态中心论之后现代视域的辨...
- 作为当代环境伦理学之生态中心论的代表,克里考特以新物理学与生态学的视角引向后现代主义的整体观。这一思路指向的是整体论系统观的范式,后者具有四项特征:1整体的性质不能...[详细]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