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与《罗生门》主题比较
《日本研究》2011年01期 朱倩;卢璐 下载(665)被引(6)


相关文章推荐
- 《罗生门》三译本之比较
- 《罗生门》是日本近代新思潮派杰出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评价极高的一部短篇小说,被许多中国学者翻译。其中卜宏霞、魏大海、楼适夷三位学者的译本有鲜明的特色,译作语言考究...[详细]
- 《考试周刊》2015年96期
- 关于《罗生门》三个中文名家...
- 《罗生门》自鲁迅首译以来,经过众多译者的翻译,广为流布。本文选取不同时期的三个《罗生门》名家译本——楼适夷译本、文洁若译本和林少华译本——从宏观的语境和微观的翻译...[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6年11期
- 《罗生门》楼适夷译本的“得...
- 《罗生门》是近代新思潮派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在中国深受读者青睐。从鲁迅开始到现在,此书在中国出现过不少译本,各译本的翻译风格以及翻译观各不相同,而译者对词汇的把...[详细]
-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11期
- 谈文学作品翻译“传神”境界...
- 文学作品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二次创作"的色彩。对于文学翻译来讲,如何在尊重原著风格、基调和思想内容的前提下进行个人的再次创作和发挥,实现外文作品的民族化,符合本...[详细]
- 《名作欣赏》2015年27期
- 《罗生门》四种中译本之比较
-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两次高潮。这期间产生了不少优秀的译者及译文,其中以林少华译本影响最大。文章尝试在描述原文总体风貌的基础上结合文学翻译的标准,选取...[详细]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几种现象—...
- 由于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句子较长,或者对中国人而言,某些句子难以理解,此时就需要采取变译的手法,这在此篇文章的翻译过程中也有所体现。[详细]
-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罗...
- 《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于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使它在日本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译介。本文将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鲁迅、...[详细]
- 《侨园》2020年02期
- 《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
- 《罗生门》与《鼻子》是日本作家介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品。两部作品在中国有多种不同译本。本文主要以两部作品的鲁迅译本和林少华译本为例,对两部作品的汉译本进行了分析。[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8年05期
- 《罗生门》的翻译文本比较—...
- 《罗生门》是新现实主义作家芥川龙之介写于1915年的一部短篇小说。虽然取材于《今昔物语》,但是芥川龙之介在这篇小说里,着力表现家将徘徊于饿死和当强盗之间的矛盾心情,虽...[详细]
- 《科技信息》2013年06期
- 近代重要翻译视角“对译”与...
- 一、序如今的语言,已经无法断然将语言看作同质体。现代社会中语言早已同文化一样是多方语言因素的杂合。在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开放的语言观与语言现象的多元化使语言本身对...[详细]
- 《鲁迅研究月刊》2019年02期
- 谎言的幕后——《黑王子》和...
- 英国战后女作家艾丽斯·默多克的《黑王子》和日本黑泽明的名作《罗生门》都展现了人性的不同方面。通过谎言的表象,读者可以看到隐藏在其后的人的"自利心"、"虚荣心"及"自卑...[详细]
- 《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