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
《青年文学家》2019年26期 卫倩倩


相关文章推荐
- 《战国策》陈轸游说辞令探析
- 战国时代,风云变幻,波谲云诡,兼并战争频繁,经济、政治、文化发生剧烈变化。士阶层崛起,加之各国统治者对人才的渴望,促使纵横家出现及崛起。这些纵横家谋略过人、口若...[详细]
- 《作家天地》2022年23期
- 《战国策》的说服艺术探析
-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极为悠久的灿烂历史文化,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保留下来大量文学著作。其中,《战国策》作为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各种...[详细]
- 《北方文学》2020年33期
- 浅析《战国策》中的死士形象
- 《战国策》是记录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谋士策略和说客活动的历史论著,具体作者不详。其在历史人物的形象刻画、心理活动的描写、曲折故事情节的叙述等各方面有着颇高的造诣,对后...[详细]
- 《牡丹》2021年10期
- 《战国策》“拟托文”浅识
- 《战国策》乃刘向杂采多本"中书余卷"汇编而成,其中"不尽信"之处亦被历代学者所发现并研究,使其部类归属问题成为一个千百年来聚讼纷纭的公案。本文以这些"不尽信"(拟托)篇章...[详细]
- 《语文学刊》2010年11期
- 《战国策》中的“个人作品集...
- 《战国策》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秦策一》写"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却"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但其在燕有何行为,随后又怎样说赵王,均未...[详细]
- 《文学遗产》2017年01期
- 《战国策》引《诗》研究
- 乱世之中登上历史舞台的游士阶层,用自己的智慧和三寸不烂之舌游说王侯之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主动推进着历史的发展。而一直以来被寄寓温柔敦厚诗教的《诗经》在《战国策...[详细]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9期
- 《战国策》引诗表现出的诗学...
- 《战国策》中的人物很少像春秋时期那样赋诗言志,但这并不是说《战国策》不引用诗歌,只是引用相对较少而已。而今人虽然对于此部分的研究有所涉及,但很少从整体上研究《战国...[详细]
- 《北方文学》2017年17期
- 孙犁读《三国志·关羽传》
- 自《春秋》立法,中国历史著作,要求真实和简练。史家为了史实而牺牲生命,传为美谈。微言大义的写法,也一直被沿用。但是,读者是不厌其详的,愿意多知道一些。于是《春秋》之外...[详细]
- 《月读》2017年10期
- 论《战国策》的策士谏言策略
- 《战国策》中的策士为了达到游说目的,在进谏时常采取特殊的谏言策略,往往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战国策》中策士谏言,多用诈伪之术,混淆视听,蒙蔽对手;善用攻心之法,...[详细]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
- 沈从文与《战国策》派的关系...
- 在《战国策》第15、16合期上有一封署名"沈粥煮"的"读者来信"《提倡做人的新态度》,其笔调很像是沈从文的,内容也给人"沈从文式"的熟悉感——如沈从文抗战以来的思想变迁、他...[详细]
- 《现代中文学刊》2016年05期
- 《战国策》中策士的身份立场...
- 君子不器,试设定布衣策士、新兴士族策士、权贵策士,在战国时期,这三个策士群体都相应地有着不同的表现特点,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总结出一条研究《战国策》策士形象的脉络。[详细]
- 《长江丛刊》2016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