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观察歇后语
《青年文学家》2016年21期 李馨逸;


相关文章推荐
- 一部反映生态语言学最新进展...
- 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由生态学和语言学联姻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语言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生态语言学内部有两个主要的研究路径:"豪根模式"与"韩礼德模式",即...[详细]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 “国际认知语言学前沿课题讲...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国际认知语言学前沿课题讲座"系列丛书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与全国高校外语院校合作,组织国际认知语言学界知名学者在各高校做学...[详细]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年...
- 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述
- 生态语言学又可称语言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环境关系的学科。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至今,该理论不断被注入"新模式""新观点""新方法"。文章就生态语言学研究概况展开描写:国...[详细]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 生态语言学的新型模式:根性...
- 文章系对南丹麦大学语言与传播系教授史蒂芬·考利(Stephen Cowley)的访谈。他是分布式语言协会(Distributed Language Group)创立者之一,国际互动性、语言与认知协会(Inter...[详细]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
- 《如何用R作语言学研究:数...
- 在语言学研究定量转向趋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如何用R作语言学研究: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一书的推出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该著作以R环境为操作平台,通过实例为语言学研究梳...[详细]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 生态语言学研究从这里走向世...
- 第四届国际生态语言学研讨会于2019年8月12—15日在南丹麦大学召开,80多位学者围绕言语行为与生态文明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本文首先回顾国际生态语言学研讨会的发展历程,概述...[详细]
- 《中国外语》2020年01期
- 语言学的温度
- 争取独立学科地位的语言学,应该是全面的语言学,也是有温度的语言学(1)。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学,我们一般可以把它称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中国现代语言学受"西...[详细]
- 《汉字文化》2020年05期
- 佛教传播与语言变化——第十...
- 古代汉文佛典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宗的宗教文献遗存,具有极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一个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汉文佛典的国际性学术论坛,至今已经十...[详细]
- 《古汉语研究》2020年01期
- 语言生态化研究及生态语言学...
- 生态语言学肇始于语言的生态化研究,即将语言与其使用环境的关系比喻为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始对它们之间关系的二元分析;继而经历了话语转向,即对人类、非人类生物体...[详细]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
- 书讯:《认知语言学十讲》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国语言文学知名学者讲座·语言学十讲"系列最新推出《认知语言学十讲》(刘正光、李雨晨著)。本书以认知能力为主线统领全书内容,用通俗、简明的方式让...[详细]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年...
- 《语言学基本理论》之初探—...
- 本文通过对R.M.W.Dixon在《语言学基本理论》提出的进行语言研究时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简要述评,探讨语言学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则,以期对语言研究者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其进...[详细]
- 《汉字文化》202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