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
《青海师专学报》1986年04期 刘远钊; 下载(35)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比兴手法与人性的光辉
- 儒家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取得统治地位,更远的尧舜禹夏商不说,从西周开国时代周公制礼作乐开始,可以作为儒家哲学开辟出来的新纪元。中国的文学史,也同样从这个时代开始诞生。换...[详细]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 比兴手法在先秦的发展及其对...
- 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发端于先秦,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详细]
-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略论毛泽东诗词的比兴手法
- 本文从比喻的方式与用以进行比喻的事物两方面,对毛泽东诗词比喻的不同类型进行了研究,对兴法的使用情况和作用也作了一些考察,同时,阐明比兴手法的来源以及一些相关的问题。[详细]
-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诗经》比兴手法的文化意义
- 用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时,发现它首先是凝结了丰富文化蕴涵的隐语,这种隐语在参与、促进主题表达的同时,才上升成为诗歌艺术的比兴。[详细]
- 《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0期
- 兴以托情 比以寄意——曹植...
- 比兴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主要的抒情手段,曹植诗歌也大量使用了这一手法,但曹植对比兴手法的使用,却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他的诗歌中比兴物象的选择目...[详细]
- 《作家》2012年12期
- 《诗经》的比兴手法与意境美...
- 在《诗经》中,使用了大量的表现手法。其中比兴手法是非常常见的。比兴手法的本质是一种直接推论的逻辑方法。在《诗经》中,可发现比兴手法在跟意境美的结合之后,能够达到十...[详细]
- 《散文百家》2018年01期
- 《离骚》比兴手法特色谈
- 《离骚》是我国杰出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其特点主要有:丰富性、系统性、象征性、想...[详细]
-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3期
- 曹植《七哀诗》对《离骚》“...
- 比兴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从发迹到成熟的重要抒情方式。比兴发源于《诗经》,其中"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则发端于屈原时期的《离骚》。屈原借"香草"与"美人"两大意象比喻系统,...[详细]
-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 论宋词对传统诗学比兴手法的...
- 清代词论家沈祥龙《论词随笔》说:"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或借景以引其情,兴也;或借物以寓其意,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详细]
- 《文学教育(上)》2008年03期
- 试论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
- 论述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取法、借鉴。文章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首先是形式上的取法借鉴,《诗经》多为四言,而嵇康诗歌最突出的部分亦是四言诗,文章着重探讨了嵇康钟情...[详细]
-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 浅谈古典诗歌常用的寄寓技法...
- 运用比兴手法以示寄托,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技法。以此为切入点,可以帮助我们解读诗歌,体会诗歌意义所在。[详细]
- 《语文学刊》2009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