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中国——一个普通中国人对可爱中国的理性思考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张秀成 下载(104)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礼义廉耻及其当代教育探析
- 礼义廉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本的伦理纲目。作为"四纲",承担着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作为"四德",担当起人性复归、道德修复、风气完善的社会使命。历史...[详细]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我国传...
- 传统礼义廉耻观从社会成员个体修养入手,强调“尚礼”和“知耻”的统一,突出道德教化,着眼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胡锦涛将中国传统礼义廉耻观的精髓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有机...[详细]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6期
- “礼仪之邦”应是“礼义之邦...
- 在报刊上经常看到中国是"礼仪之邦"这样的字样。其实,"礼仪之邦"应是"礼义之邦"。"礼仪之邦"的"仪"是别字,应改为"义"字。"礼仪"是指行礼的仪式,如"礼仪小姐"就是负责礼节和...[详细]
- 《课外语文》2012年15期
- 礼义廉耻哲学思想及其当代论...
- "礼义廉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瑰宝,"礼义廉耻"注重二元结构的道德与哲学内涵,更容易让个体道德与社会公德实现互动,当"礼义廉耻"内在二元结构互动良好时,国家统治就会稳定;反...[详细]
- 《求索》2013年07期
- 礼义廉耻——接着前人言说下...
- 道德教育的根本是祭起一套说话体系。打倒或者推翻一个道德教育体系,就在于放倒那个道德教育的说话体系。时代道德教育,就是对传统道德教育说话体系进行时代转变。中国道德教...[详细]
- 《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12期
- 传统礼义与现代公德
- 公平或公正的规则完全取决于人们所处的特定状况和环境。公平或公正的规则之所以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主要就是严格遵守这些规则能为公众带来实际的效益。——休谟[详细]
- 《艺文论丛》1996年Z1期
- 论孝与礼义廉耻
- 孝与礼义廉耻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因为尽孝所表现出的对长辈尊敬的态度或言行即为礼,故而孝为礼之始,敬孝合"礼";孝而不愚孝,故孝与义相连,诤孝为"义";只有尽孝不让父母担忧...[详细]
- 《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 继承文明传统 弘扬礼义美德
- 文明礼貌是人类摆脱野蛮状态而走向文明的产物。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一种传统美德 ,更是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人们...[详细]
- 《邵阳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缺乏独立的思考和思想导致浮...
- 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礼义之邦考辩》,是为去年底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中华文化21世纪国际论坛"第七次国际会议提交的一篇论文。这个文章谈什么呢?就是"礼义之邦...[详细]
- 《红旗文稿》2013年08期
- 礼义廉耻的道德思想与网络文...
- 礼义廉耻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子核心治国理念,认为这四维是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在当今中国社会,我们应当继承中华民族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详细]
- 《新闻知识》2013年08期
- 细品深思礼义廉耻
- 《管子·牧民》中有言:"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日礼,二日义,三日廉,四日耻。礼不...[详细]
- 《石油政工研究》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