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科技文本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初探
《品位·经典》2022年12期 明胜英;马红军 下载(660)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译者与文本的灵性互动——机...
-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机器翻译已达到很高的智能化水准,但目前与人工翻译的译文质量仍有不小的差距。机器翻译总体上作为一种直线型的、单向度的、高度规整的符码转换活动,由...[详细]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2年03期
- 翻译副文本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在译介活动中,副文本是翻译文本之外另一项重要产出内容。翻译副文本所提供信息不仅会对读者解读译本产生特定的影响,在研究者看来,由于其与译本之间的互文性,它的存在还能同...[详细]
- 《海外英语》2021年05期
- 信息型文本的在线机器翻译错...
- 在信息型文本的定义中,其是由自然科学、科技、工商经济元素等组成的,是一种文书类文本。但在信息型文本的运用过程中,其经常出现语汇、语法或者其他类的错误,影响其使用效果...[详细]
- 《海外英语》2021年15期
- 机译中汉语科技文本的模糊特...
- 汉语的模糊特质表现为语义外延丰富、逻辑内涵隐晦,这一特征给机器翻译带来理解障碍。科技文本中的"机器非友好型"因素——模糊语义,常见于汉语的隐喻、多义词、隐性逻辑、重...[详细]
- 《中国科技翻译》2021年04期
- 翻译研究的“门槛”——凯瑟...
- 翻译与副文本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起步,从各个角度入手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尚未有一本专著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英国诺丁汉大学学者凯瑟琳·巴切勒(Kathryn ...[详细]
- 《校园英语》2021年38期
- 文本的时空呈现——高校写作...
-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两大维度,也是文本世界的重要构成元素。文本呈现必然包孕着多维立体的时间流变转换和空间位移腾挪。一方面,文本呈现以时间流转展现人物的命运,纷纭...[详细]
- 《写作》2020年01期
- 语体视角下语篇副文本系统的...
- 语体不仅是语言规律描写和解释的基础,而且是语法研究和修辞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本文考察了科学语体和文学语体的语篇副文本系统的配置差异和主副文本耦合互文的路径差异,并...[详细]
- 《当代修辞学》2020年03期
- 《阿Q正传》译入译出文本的...
- 本文基于自建的《阿Q正传》可比语料库,以杨宪益和王际真的两个译出译本与蓝诗玲和莱尔的两个译入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词汇丰富度、活动度、主题集中度、文本相似度以及文本可...[详细]
- 《外语研究》2020年03期
- 文本移植的生命存续——“生...
- 生态翻译学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在于它以"翻译即文本移植"的思维方式来把握"文本生命"的诞生、生长与存续、发展,并使"文本移植"与"文本生命"的内在关联形成了"转生再生、生生...[详细]
- 《中国翻译》2020年05期
- 怎样进行文本解释
- 进行文本解释,首先应当视文本为有机统一体,其次应当遵循文本思路运转的轨迹,再次应当将读表和读里合一,再次应当借外在之生活表象而推内在思想,最后应当从生活经验出发而体...[详细]
-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9期
- 试述“对话”理论中的“文本...
- “对话”理论的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进行...[详细]
- 《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