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背影》中言简意赅的“背影”描写
《品位经典》2020年12期 丁爽 下载(196)被引(2)


相关文章推荐
- 爱与孤独——《背影》中的情...
- 《背影》中的情感绝不只是简单的父子情深。细品深味,其间有更多更深更典型的意义。爱常常深藏于无言的细节间,被粗心者忽视,爱人者因此孤独;爱会被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火花灼伤...[详细]
- 《新智慧》2019年23期
- 《背影》文化内涵再探
-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典范的现代白话散文,其质朴老练的文风和包蕴其间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自发表以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正如许多名作一样,《背影》也是说不...[详细]
- 《甘肃教育》2017年15期
- 《背影》研究述评
- 本文通过划分《背影》研究的历史分期以及梳理《背影》研究中的重要成果,考察了《背影》自诞生以来80多年研究的历史,指出了《背影》研究的方向。[详细]
-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3期
- 《背影》体现父爱探究
-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流露出来的父爱是细微的关心与朴实的行为和笨拙、不轻易表达的爱,《背影》这篇散文语句朴实,却带有着一种催人泪下的感动,令人潸然泪下,这主要是因为...[详细]
- 《汉字文化》2018年10期
- 《背影》的文化意蕴分析
-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也成为经典课文。本文对《背影》的文化意蕴进行分析,明确其通过亲情描述展现浓厚的情感意蕴、借助父子冲突表明当时的文化背景、依托儿子忏悔反...[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7年26期
- 走进《背影》解读的秋日时代
- 关于《背影》主题思想的争论,甚至关于《背影》去留的争论,一直牵动着社会大众和语文工作者的视线。丁启阵先生由本刊2010年第6期刊发的孙绍振先生的《〈背影〉的美学问题》...[详细]
- 《语文建设》2011年06期
- 《背影》:被“死亡”照亮的...
- 《背影》是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但是,一篇千字的散文作品,是如何成为经典的?《背影》作于一九二五年,是作者追忆八年前与父亲一道回家奔丧,然后一同北上在南京分手的一段往事...[详细]
- 《名作欣赏》2004年12期
- 浓浓挚深的父子之情——重读...
- 《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学课本、大学语文的范文,全文一千多字,没有华丽的词藻,只凭那朴实的、浓浓挚深的父子之情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感染了一代又一...[详细]
- 《名作欣赏》2003年04期
- 《背影》“解读”之解读
- 蒋济永先生在他的对《背影》的解读中出现了以主观替代客观的误读 ,提出《背影》中的“父亲”的形象实际上是“母亲”的论断 ,这是错误的[详细]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背影》的辩证艺术
- 《背影》,多言“以情取胜”,但写作上,从素材、形象到结构、语言,作品却皆以平淡为基调;而其辩证艺术,时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详细]
- 《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背影》:永恒的风景——与...
- 《背影》:永恒的风景——与郝宇民先生商榷叶世祥我们普通读者面对好评如潮的名作,是难免生出一种仰望姿态的,因此而不自觉秉承的审美惯性和思维惰性总是使得我们习惯于“...[详细]
- 《名作欣赏》199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