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与防治棉小造桥虫?
《农药市场信息》2012年20期 王迪轩;周国锋; 下载(41)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一株棉小造桥虫颗粒体病毒的...
- 1988年夏末,在山西省太谷县棉田从棉小造桥虫Anomis flava幼虫体内发现一株病毒“An03”,病毒颗粒体为卵圆形,大小约为295~355×250~305nm,平均为325×277。5nm,病毒粒子杆...[详细]
- 《昆虫天敌》1991年04期
- 棉小造桥虫发生规律的初步分...
- 棉小造桥虫在山东临清县一年一般发生三代。7月上旬第一代开始发生,该代密度小,危害很轻。8月上旬—9月上旬为第二代至第三代发生期,这两代虫的密度大,危害较重,尤以第二代发...[详细]
- 《昆虫知识》1965年02期
- 棉小造桥虫的初步研究
- 棉小造桥虫(Anomis flava F.)是棉花蕾铃期暴食性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棉田面积的扩大和雨量的增加,棉小造桥虫发生也随之扩展。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详细]
- 《昆虫知识》1966年02期
- 棉小造桥虫各龄幼虫的简易识...
- 棉小造桥虫为局部地区偶发性大害虫,近年发生面积逐渐扩大,为害日趋加重。幼虫在1—3龄食量很小,只占一生总食叶量的5%。从第4龄进入暴食阶段,后3个龄期合计约占一生总食叶...[详细]
- 《四川农业科技》1981年02期
- 警惕棉小造桥虫
- 1988年9月,笔者对本地区棉田进行了大面积的抽样调查,结果100%的棉田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棉小造桥虫的危害。轻者造成叶片缺刻,重者如衡水市李善漳农场的棉田,已有60—70%的叶...[详细]
- 《河北农业科技》1989年07期
- 棉小造桥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
- 近几年河北省棉区普遍发生棉小造桥虫(Anomisflava F.),中南部发生尤重,1961年在大名县、1962年在成安县和邯郸县都曾大量发生。据1962年邯郸农科所调查,被害重的棉株每株平...[详细]
- 《昆虫知识》1966年03期
- 棉小造桥虫的发生动态
- 棉小造桥虫为偶发性害虫,猖獗年分可将大量棉叶吃尽,影响产量与品质。一、湿度与降雨量:据室内恒温下测定,相对湿度97%与75%时,卵的孵化率分别是77.1%、78.4%;幼虫长成,...[详细]
- 《植物保护》1982年05期
- 棉小造桥虫的一种多角体病毒...
- 在农作物害虫的综合防治中,由于病毒制剂没有化学农药所产生那样的付作用,同时具有比细菌选择性强、效果持久等优点。因此.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我国...[详细]
-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
- 棉小造桥虫核多角体病毒的杀...
- 为了进一步研究棉小造桥虫核多角体病毒的杀虫效果,在原工作基础上,进行了室内外感染试验,并扩大到大田。本文报道病毒的不同稀释度对幼虫的感染力及其不同世代在不同地区的...[详细]
- 《昆虫知识》1981年02期
- 棉小造桥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
- 棉小造桥虫(Anomis flova Fabr.)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危害严重的田块内,百株虫卵量达千粒以上。1978年沔阳县小南大队的10余亩棉田中发生小造桥虫的流行病,幼虫多以尾足及腹...[详细]
- 《微生物学通报》1979年05期
- 棉小造桥虫粗提物诱捕棉红铃...
- 红铃虫性引诱剂(高斯、海克)和红铃虫粗提物,均对红铃虫雄蛾有很高的引诱活性。1976年在第二代红铃虫发蛾期间,我们发现棉小造桥虫Anamis flava Fabricius粗提物也能引诱红铃...[详细]
- 《昆虫知识》198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