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传奇互文性创作研究——以传奇对《牡丹亭》的接受为中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张岚岚; 下载(229)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二人转《蓝桥》的互文性分析
- 茱莉亚·克里斯特娃提出"互文性"的概念,将特定文本引向其他文本,持一种开放性的文本观。二人转《蓝桥》文本的生成意义源于其他文本以及文本间性,它用于指涉所有社会历史文...[详细]
- 《戏剧文学》2020年11期
- 互文参照:寻找群文的意义和...
- "互文"本是一个文艺学术语,是指任何一个文本都蕴含并镶嵌着其他文本。互文在文本中表现为引用、典故和原型、戏拟及拼贴等具体形式,但从更广泛的视角看,文本之间可以构成相...[详细]
- 《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01期
- “诗的互文性”对话交流会在...
- 2016年5月23日下午,"诗的互文性"对话交流会在北京紫玉饭店召开。尚德兰、北岛、欧阳江河、西川、翟永明、王家新、树才、蓝蓝、从容、梅尔、安琪、娜仁琪琪格、罗广才、徐俊...[详细]
-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6年01期
- 担当诗歌的互文性分析
- 本文以担当的诗歌为分析对象,从互文性的角度分析担当诗歌互文的形式、互文性的理论意义及其形成互文的原因。同时指出:担当的诗歌互文从理论上主要得益于其复古和师法的理论...[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7年05期
- 用典、拟作与互文性
- 用典、拟作、效体和改写、集句等,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创作手法。对应西方文论术语,略等于法国著名符号学家朱莉娅·克里斯特娃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互文性"写作概念。古典...[详细]
- 《文学评论》2011年02期
- 中文节日祝福短信互文性的模...
- 语言模因靠自我复制而生存,互文性强调文本间的相互渗透,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契合。对中文节日祝福短信常用的三种互文方式的研究表明,模因和互文性关系紧密。文本间互文的过程...[详细]
- 《学周刊》2015年01期
- 作为创作技法和阅读手法的互...
- 互文性(intertextualiét)是法国理论家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以俄罗斯后形式主义文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M ikhail Bakhtin)的理论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独特的文本概念,旨...[详细]
- 《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3期
- 《桃之夭夭》内互文性分析
- 本文通过对王安忆《桃之夭夭》的内互文性分析,启迪受众面对文本时,关注形式构成和内容元素的某些重复,旨在强化社会意义的文化目的。[详细]
- 《新闻界》2008年05期
- 网络文学的互文性写作特质
- 电脑和网络技术为互文性理论的实现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支持,使得依托于网络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互文性写作的特质,分析目前网络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写作手法可以发现,互文性写作丰...[详细]
- 《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 电影《推拿》与诗歌的“互文...
- 当我们运用"互文性"理论将诗歌艺术与电影艺术并置时,曾经掩藏于古老诗歌艺术深层的东西便清晰呈现在眼前,而诗的介入强化了作为新兴电影艺术的表意性和抒情性,两者之间是一...[详细]
- 《电影评介》2015年19期
- 谢朓诗赋互文性初探
- 纵观谢朓的文学创作,其诗赋之间很明显具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谢朓诗赋文中有两组关系非常密切的作品值得我们注意:A.谢朓《酬德赋》与谢朓、沈约之间的互...[详细]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