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学“多余人”形象比较论
《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翟业军 下载(2552)被引(4)


相关文章推荐
- 失势者的绝叫 零余者的穷途...
- 日华移民小说《大势》塑造了一个偏激疯狂的偷渡者王中国形象。通过他看似畸态的行为和贯穿始终的思辨,可以认为,权力的沦陷和尊严的失落是他走向精神深渊的根源。他在自我身...[详细]
-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非自由状态下超脱自我的“零...
-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极具艺术魅力的一篇小说,作者通过比喻、映衬、别解等一系列修辞手段刻画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角色"我",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自觉地与作品、作者进行...[详细]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02期
- 透析抗战时期的“零余者”形...
-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塑造了很多"零余者"形象,纵观整个文学可以发现"零余者"形象本身是有变化的,而抗战时期的"零余者"形象更是类型丰富。他们多在西方思想与封建礼教的双重压力...[详细]
-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 黑暗的社会 空虚的人生——...
- 个人是有其自身价值的,在社会的进程中,如果仅仅强调个人对革命与历史的责任、义务与贡献,而忽视革命与历史对个人的生存与幸福的责任,那就会使革命与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导...[详细]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
-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
- “零余者”是郁达夫小说中的形象,是对社会的批判、传统文化的批判;也包含着对自身的批判、男性的批判。男性的自我意识、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显示了女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详细]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五四”时期“零余者”形象...
- 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典型 ,“零余者”(“多余人”)作为具有历史流动感的有生命的动态形象的“共名” ,并不是孤立的固态形象。它首先出自俄国一批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 ,俄罗...[详细]
- 《学海》2003年05期
- 郁达夫笔下“零余者”的悲剧...
- 郁达夫小说中着力塑造了一系列“袋中无钱,心头多恨”的“零余者”形象,他们或沉沦,或自戕,悲剧是其人生的主题。“零余者”的人生悲剧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复杂矛盾的...[详细]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双重话语权力下的性苦闷生成...
- "零余者"是郁达夫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理念,历来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维度的聚焦。论文通过对经典小说《沉沦》文本的重探,基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20世纪非理性哲学的讨论,...[详细]
- 《名作欣赏》2020年08期
-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
- 郁达夫小说“零余者”形象最为突出的心理特征是“自卑情结”和“二重人格’;“零余者”形象蕴含着厚重的社会历史内涵和较高的审美价值[详细]
-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
- 从王朔的“顽主”形象看20世...
- 王朔笔下的"顽主"形象有着"五四"时期以来以郁达夫为代表所塑造的"零余者"形象的影子,以王朔《顽主》中的"顽主"形象为起点,通过对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梳理,分析不同时期不...[详细]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 《沉沦》中的零余者
- 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反映了一代人,特别是青年们的面貌。他们有热切的追求,然而受到超越理想的生活和现实的残酷、性格的羸弱形成尖锐的矛盾,导致他们置于出世与入世之间。零...[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9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