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玄学美学研究综述
《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何国平; 下载(444)被引(2)


相关文章推荐
- 论玄学美学范畴的本体论建构
- 玄学美学范畴标志着中国美学的理论智慧与思维水平在魏晋南北朝所达到的一个高峰。玄学美学由否定谶纬神学而建立玄学本体论的美学,并通过玄学美学范畴的建构、完善,逐步使玄...[详细]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 玄学的基本性格
-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潮,起着支配的作用。虽然传统经学始[详细]
- 《文史哲》1985年04期
- 玄学美学的四大范畴:“无”...
- “无”作为玄学范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也是品位极高的中国哲学美学范畴。它的内涵到20世纪在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那里得到了阐释。“空”是无的变体,其本质是“悟空”、“...[详细]
- 《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 论佛教般若与玄学美学的本体...
- 佛教与中国美学的思想及理论联系,是佛教思想与中国哲学、文化和美学展开深层交汇的重要问题。很久以来,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多从"以玄解空"或若干文论范畴的佛学化论起,不够...[详细]
- 《河北学刊》2016年03期
- 入之于哲学 出之于美学——...
- 自然与美的境界 ,是晋人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魏晋美学凝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审美情结。魏晋玄学本身并非属意于美学的探究 ,但汉末以后政治的险恶、名教的式微 ,引发“援道入...[详细]
- 《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 克制与放纵:玄学美学的“适...
- 魏晋玄学的核心追求是"适性"。由对人性的不同理解,"适性"追求分蘖出两种形态,即克制情欲、不动声色的"雅量"与放任情欲、无拘无束的"任诞"。前者由道家无情无智的"适性"与儒...[详细]
- 《上海文化》2020年02期
-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论嵇...
- 嵇康所关注的 ,是士人个体在现实条件下的生存困境与社会责任。通过老庄思想 ,他论证和建立了一套系统的人格建构的理论。嵇康的人格思想集中体现在养生论中。他提出了养形与...[详细]
-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 论玄学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 论玄学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李戎玄学是我国中古时期最深奥、最富有思辩性的学说之一,它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可能中国最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理论做...[详细]
- 《齐鲁学刊》1996年01期
- 有无之辨——玄学美学再探究
- 90年代初,刘纲纪《〈周易〉美学》提出玄学美学是同儒家美学、道家美学、楚骚美学、禅宗美学和人本美学并列构成中国美学六大思潮。而有无之辨,则又是玄学美学当中最为重要的...[详细]
-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年05期
- 生态视域下的玄学自然审美观
- 魏晋玄学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这种对原生态和本色的倡导,反映到美学观念上,则是素朴、自然的审美理想和形态的形成。从生态视角来看,魏晋名士们在山水赏会中,既超越了审美主...[详细]
- 《兰州学刊》2012年01期
- 死生契阔的生命完满:魏晋审...
- 中国文化是重“生”的文化 ,整个文化体系中对于“生”的热衷与长生不老的渴望 ,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到了魏晋时代 ,随着当时人们个性意识的不断强化、审美意识的不断深...[详细]
- 《江海学刊》200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