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阳修的生死观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欧阳凌;彭传华; 下载(277)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儒家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型
- 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理论,通过研究儒家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观产生和发展的大体情况,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关系,从而寻找儒家传统价值观的现...[详细]
- 《理论观察》2020年08期
- 儒家的“诚”与社会主义诚信...
-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社会主义诚信价值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诚"的关系,以期达到通过学习和继承儒家的"诚"来发展社会主义诚信价值在社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详细]
- 《法制博览》2019年06期
- 论“人民英雄”形象对儒家传...
- "人民英雄"形象是20世纪50-70年代社会精神特质和道德要求的凝缩体现。它所包含的"无私"特质、对"立功"的要求、积极乐观的信念以及"人民"加"英雄"的结构模式,都与儒家传统有...[详细]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儒家传统君子人格的现代价值...
- 君子无疑是儒家传统理想人格之一,具有丰富意涵。借鉴马克斯·舍勒关于人格的界定及其对人格本身诸维度的分析,可以深入阐述君子人格所含的精神情感行为、价值(道德价值、真...[详细]
- 《江海学刊》2016年06期
- “家庭、社会、国家与天下:...
- 2016年8月27~28日,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贵阳孔学堂承办的"家庭、社会、国家与天下:儒家传统中的共同体理念"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详细]
- 《哲学动态》2017年01期
- 儒家传统理念对企业文化建设...
- 儒家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儒家文化有效地运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促进使我国长期健康的发展。本文选择一些儒家文化中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和思想...[详细]
-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12期
- 儒家人文精神的普世价值
- 时间:2016年4月地点:西安交通大学20年来,儒家如何在文化多样性的全球趋势中,促进平等互惠的"轴心文明"之间的文明对话,成为我的研究重点。我的终极关怀,"儒学的第三期发展"...[详细]
- 《中华书画家》2016年12期
- 对中国儒家传统社会中“礼”...
- 中国儒家传统社会是一个人情关系社会,也是一个"礼"的社会。对"礼尚往来"的重视是中国儒家社会的一个传统。我们对"礼尚往来"往往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对于"礼尚往来"这种...[详细]
-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 关于儒家传统的思考——读彭...
- 彭国翔先生著《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于2007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汇集了作者十年间研究儒家传统宗教性问题的重要论文。书中将儒家传统的基本性质...[详细]
- 《孔子研究》2008年01期
-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儒家传统
- 当我们梳理传统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在做一种关涉价值的工作或道德评价工作,但是如果只有这些,那种东西必然是很表面、很肤浅的。对我们传统文化也是这样。一方面当然需要正本...[详细]
- 《民主与科学》2013年01期
- 从“规范”到“制度”——试...
- "礼"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儒家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传统的礼学研究多局限于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的考察,而对于儒家传统之"礼"的究竟内涵则鲜有明确的阐述。作为...[详细]
- 《晋中学院学报》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