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的聚居和衍生——解读贵州黎平肇兴大寨
《南方建筑》2005年03期 蔡凌 下载(221)被引(5)
关键词: 社会组织结构、“斗”、簇状形态


相关文章推荐
- 大寨公社厚庄新村
-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厚庄大队,是学大寨的先进单位。现有93户,510人,耕地800亩。1969年,厚庄大队广大干部、社员制订了“农业学大寨”的具体措施,提出了“两年亩产过‘长江...[详细]
- 《建筑学报》1975年04期
- 乡土环境风貌的营造——澜沧...
- 通过一个实际项目——景迈大寨风貌与环境的整治,探索传统村寨整治思路,营造一种自然纯朴日常生活状态,展示出真实的乡土气息与村民意愿。[详细]
- 《价值工程》2014年09期
- 用粗犷吸引你——金坑大寨梯...
- 金坑大寨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梯田在大寨村境内,因出产金子而得名。金坑的地形既像一个巨大的"天坑",又似宫庐般圆圆地笼盖着的小盘地。站在坑底仰望四周,千米高的"...[详细]
- 《中华民居(上旬版)》2014年02期
- “农业学大寨”图像中的乡建...
- 上世纪60—7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的大寨村曾是中国乡村大地效仿的绝对样板,这不仅体现在社会建构方面,而且在于物质建设方面,并表现了人工力量主...[详细]
- 《新建筑》201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