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的礼乐和仪式(上)
《名作欣赏》2018年22期 黄震云; 下载(272)被引(2)


相关文章推荐
- 试析《关雎》背后隐藏的经学...
- 《诗经》首篇《关雎》主旨古今聚讼纷纭,毛诗"后妃之德"说虽影响千年,但因被斥为封建说教而少有现代学者采信。本文从西周先秦礼乐、祭祀文化入手,结合儒学思想以及历代前贤...[详细]
- 《品位经典》2020年04期
- 经学大义与文化意蕴——《关...
- 在中国诗歌的长河里,《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而且也是最特殊的诗歌。"诗三百"不仅仅是盛开在文学花园里的奇葩,还是根植在伦理道德土壤中的药草。如"关关雎鸠",传诗的毛公释"...[详细]
- 《华夏文化》2020年02期
- 读《关雎》:“芼”的确解
-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是十五国风中的第一篇,在这首诗中,很多句子流传意义甚广,比如里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无论是...[详细]
- 《作家天地》2020年15期
- 《关雎》释义综述
- 《关雎》作为《诗经》首篇,其主旨释义向来众说纷纭,本文现从先秦起始,梳理《关雎》数百年来的不同释义,按照朝代划分,历数其《诗经》研究发展,基于各个研究者的历史立足点不...[详细]
- 《唐山文学》2019年08期
- 论《诗经》要旨—《关雎》之...
- 《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根据儒家诗论系统,结合《毛诗序》合理的理解和解读《诗经》中所蕴含的思想,从"人伦礼仪"、"天下之乱礼乐王道...[详细]
- 《语文学刊》2014年03期
- 基于天人之际的《关雎》叙事...
-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石和主体骨架,天人思维模式成为诸多学科领域的元范式。作为"四始"之首抑或"六经"之首的《关雎》,暗示了天人之际与王道教化的根基,蕴含着...[详细]
- 《学术交流》2018年01期
- 《关雎》的礼乐和仪式(下)
- 《关雎》通过女子告事宗庙和男士迎娶仪式,体现了婚姻的道德诉求和方式。这些仪式表明,君子和淑女已经结婚,是我国传统的理想婚姻模式和评价尺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通过...[详细]
- 《名作欣赏》2018年25期
- 一位绝代佳人,一首绝美恋歌...
- 《诗经》开篇之《关雎》一诗,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研究者也颇多。从美学审美角度来看,该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关雎》一诗展现了生动的人物美、崇高的爱情美,创造了独特的意...[详细]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释《关雎》中的“芼”
- 《关雎》中的"芼",释义历来有分歧。文章认为"芼"义谓"拔取",表此义的"芼"与"薅"关系密切,二者音近义通,当为同源关系。[详细]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 前言
- 若追溯中国文学中的少年形象,或许《诗经》中就可见到影子,开篇《关雎》中那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或许就是个翩翩少年。这合于古人的伦理,《礼记·曲...[详细]
- 《长城》2017年01期
- 翰林比目余一只 此后人生是...
- 一部《诗经》,一首《关雎》,拉开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序幕。将《关雎》置于《诗经》之开篇,是不是意味着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早在中国古代便已经居于重要地位了?爱情,是红尘...[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7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