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文人的快乐
- 文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角色。古代有一种世俗的层级划分:“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其中仅排在乞丐前面的“儒”指的就是文人。虽然如此没有地位,古代的帝王将相却颇有以文人自...[详细]
- 《喜剧世界(下半月)》2022年10期
- 科举、都市、历史事件、报刊...
- 晚清民国文人结社众多,成为该时期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影响晚清民国文人结社的因素复杂,其中科举制度为文人结社提供了现实可能,上海等大都市为文人结...[详细]
- 《城市学刊》2022年01期
- 文人徒诗在西汉的萌芽阶段探...
- 文人诗在文人创作和诗乐分离的驱动下,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西汉时期开始出现了文人徒诗,从作品内容以及诗歌发展史的前后勾连来看,有着萌芽阶段的特点。影响此期...[详细]
- 《人文杂志》2022年01期
- 从“蛮夷渊薮”到“富庶上国...
- 福建自秦时便被纳入中华王朝的版图之中,却一直被建构为映射中华先进文明的镜像。这一境况直至唐宋时期才得以转变。初唐至中唐时期,福建仍被中原文人视作化外异方,谈之色...[详细]
- 《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02期
- 文人趣味与物的“欲”?——...
- 李春青《趣味的历史:从两周贵族到汉魏文人》一书以“趣味”为视角,探讨了从西周到汉魏时期中国文人阶层的形成过程,同时生成的还有与这个阶层相配套的“文人趣味”,属于...[详细]
- 《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08期
- “石癖”文人的比德情怀
- 通过对文人与石的结缘,石头在文人世界里特殊意义的解读,可知以物喻人正是文人的心灵归宿,也是洞悉文人世界的法门。文人画家在藏石、赏石、画石多个领域中皆以石来"比德"自...[详细]
- 《百科知识》2021年36期
- 王世贞的“文人”身份认同及...
- 王世贞对文人"污名"的反应极为强烈。从初入仕时对"文人无用"的批驳,到后来哀叹文人命运,望同道为文人吐气,这些表达反映出王世贞心态的渐变。面对"文人无行"说,他强调文才,...[详细]
- 《文艺理论研究》2021年04期
- 异质及边缘:“亭子间文人”...
- "亭子间文人"最初由毛泽东提出,但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游移于泛化与单向化两端。"亭子间"的空间压迫映射于文人对"近端秩序"与"远端秩序"的感知,前者使其在与棚户区底层工人、...[详细]
- 《巢湖学院学报》2021年05期
- 文人谈吃
- 中国文人是最善于谈吃的,无论古今,也无论名气大小,几乎每位文人的笔下都有谈吃的篇章。吃,虽然是形而下的事体,但一经文人描摹,就雅了起来,就跟文化历史、民族性格有关了。...[详细]
- 《群言》2021年11期
- 明代西南地区文人结社现象考...
- 明代蜀中文人结社兴起于正德年间,发展于嘉靖年间,至万历时期巴蜀地区的文人结社逐渐多样化。明代巴蜀地区的文人结社属于地域性文人结社活动,受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巴蜀地区...[详细]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
- 明代海南文人结社考述
- 有明一代,是海南文化开始走向繁荣的时代。教育兴盛,人才辈出,在海南政治、经济、文化及文学的发展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厚的印迹。明代海南文人结社便是在这一盛景之下发展的。...[详细]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