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介休绵山:介子文化的朝圣地
- 介休因纪念介子推而得名,介休绵山是介子推的封田,是寒食清明节俗的源发地。两千多年来,人们为介子推过寒食节,在这一过程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寒食文化、祭扫文化、介子文化及...[详细]
- 《文物世界》2020年02期
- 介子推与寒食节
- 在中国历史传统中,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即后人在解读、诠释的过程中归纳、提炼,甚至赋予人物的人文性格,远远高于其历史真实性。因此,某些人物往往在一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被...[详细]
- 《文史知识》2015年04期
- 历史和传说中的介子推与寒食...
- 寒食节是为了颂扬和纪念介子推而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山西历史文化中的闪光之处。本文拟就寒食节的产生和早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从历史发...[详细]
- 《沧桑》2008年05期
- 介子推庙与寒食节
- 介子推,晋国贤臣,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周朝晋国(今山西介休)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详细]
- 《中华民居(上旬版)》2013年04期
- “寒食节”是怎样消失的
- 在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重要的节日——寒食节,它是纪念春秋时期的隐士介子推的。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十几年,介子推紧紧跟随,并曾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给饿昏的重耳吃,重耳登...[详细]
- 《报刊荟萃》2016年06期
- 寒食节文化的内涵及其辩证观
- 寒食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是为缅怀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而设的节日。寒食节习俗文化的变迁,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变迁的个案。介子推"割股奉君""功不言禄""抱树而死"等精神,...[详细]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
- 论介子推与寒食节
-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贤人介子推是夏县裴介村人。当年他"割股奉君"表达了他对晋文公重耳的无限忠诚。晋文公封赏功臣,介之推"不言禄"表现了他不慕富贵的廉洁自律品格;尔后背其...[详细]
- 《运城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 清明扫墓的来历
- 清明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呢?传说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的独生子重耳为了躲避陷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着流亡...[详细]
- 《新农村》2004年04期
- 寒食祭奠介子推
- "昔介子推怨晋文公赏从亡之劳不及己,乃隐于介休县绵上山中。其门悬书于公门。文公痞而求之,不获,乃以火焚山。推遂抱树而死。文公以封之,以族善人。于今介山林木,遥望尽黑,...[详细]
- 《中华民居(上旬版)》2015年04期
- 寒食节缘起与介休乡土地理新...
- 学界有关"介山"与"介休"关系的争议由来已久,实际上,介子推故事与介山(绵山)、介休之间关系的认知进展与寒食节风俗的流传进程有着直接的关联,或者可以说,人们不可避免地由寒...[详细]
- 《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01期
- 从介子推的引入与淡出看寒食...
- 寒食,一般认为是阴历冬至后105天,时间上与清明、上巳两节相近。三者最初在节俗上明显不同,寒食一般略早于清明,以禁火为主要习俗,这早期可能源于对农业生产风调雨顺的祈求,...[详细]
-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0年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