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走“实事求是”的设计道路—...
- 1943年9月26日,柳冠中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人家。父亲 是教师,收入微薄,多亏母亲精明能干才使这个有6个孩子的 家庭能够勉强度日。这样的家境使柳冠中从小养成了自强自立、 坚...[详细]
- 《美术观察》2005年10期
- 柳冠中:国内设计奖项应当适...
- 《设计》柳冠中《设计》:作为国内外设计赛事的资深评委,您认为设计大赛及大奖对中国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柳冠中:近年来国内的设计大奖层出不穷,很多省市、各个领域...[详细]
- 《设计》2020年24期
- 柳冠中教授应邀参加博鳌亚洲...
- 博鳌亚洲论坛(英文名称为Boao Forum For Asia,缩写BFA,以下简称"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论坛由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及日...[详细]
- 《工业设计》2017年03期
- 设计与人类以及当代中国——...
- 2011年8月15日,本刊编辑部在位于钟山风景区的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采访了应邀前来参加"2011国际创新设计与教育论坛"暨"南京创造"设计竞赛的柳冠中教授。对柳冠中教授的采访并...[详细]
- 《艺术百家》2011年06期
- 柳冠中教授访谈录
- 柳冠中,1943年9月出生于重庆。1961-1966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筑装饰系。1974-1978年,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研究室工作。1978-1980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美术系攻读...[详细]
- 《装饰》2006年09期
- 设计抄袭与创新 林笑跃、许...
- 设计的抄袭问题是设计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与痛点。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由于迫切需要解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现实困境,它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关键短语。[详细]
- 《设计》2010年10期
- 柳冠中:不可能有失去灵魂的...
- "器物的传统"与"理念的创新"环境问题大家都知道,再过30年,地球的人口到130亿,意味着今天的一碗饭以后要两个人吃,大家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是根[详细]
- 《杭州科技》2010年05期
- 写在前面
- 创新的价值和意义不必多讲,柳冠中先生的文章标题即为"设计的本源就是创新",可谓开宗明义,掷地有声。一方面,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个人类有史以来最活跃的创新时期,街谈巷议皆...[详细]
- 《装饰》2012年04期
- 柳冠中先生访谈
- 席:关于您所研究的“事理学”的研究情况?请您谈一谈您的主要的观点?柳:十年前,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西方的教育理念,即功能与形式,并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不是一个工业化国家,...[详细]
- 《美苑》2005年03期
- 设计不是目的,是一种解决问...
- 时间:2011年9月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办公室孟繁玮(以下简称孟):近些年《美术观察》每年都会拿出一两期的力量来进行设计领域的思考,比如以前策划的"为民生而设计"选题。今...[详细]
- 《美术观察》2011年10期
- “绿色之辨”座谈会
- 2010年1月13日,《装饰》杂志社举办了"绿色之辨"座谈会。会议由主编方晓风老师主持,特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柳冠中教授以及讲师刘新、唐林涛,博士生李昂、李一舟,...[详细]
- 《装饰》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