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视野下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苗族史诗《亚鲁王》为例
《明日风尚》2017年06期 姚禹伯;


相关文章推荐
- 跨文化视角下的陕西地域性民...
- 跨文化的民俗外宣是异语文化场域的传播,接受的目标对象是域外读者,因而有其独特的推介策略。陕西是中国一个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大省,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且地理环境不同,...[详细]
- 《新西部》2020年01期
- 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及其价值研...
- 徐州汉文化源于东夷,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吸收、融合了与之接触的中原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因素,形成了多元的徐州汉文化。在两汉四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徐州文化在思...[详细]
-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21期
- 树立志书精品意识 提高志书...
- 习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兴运,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详细]
- 《黑龙江史志》2017年11期
-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研究》评...
-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研究》是移民史研究的一部新著,作者将关内移民"闯关东"的历史与东北区域文化的形成结合起来,通过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相关理论,结合丰...[详细]
- 《文学教育(下)》2017年11期
- 文化生态视阈中的淮安漕运传...
- 指出了淮安传统漕运器物是淮安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淮安传统漕运器物的演进及其动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符号的再塑造等方面...[详细]
- 《绿色科技》2018年03期
- 朝阳的历史、文化与民族融合...
- 作为辽西大地上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朝阳不仅是闻名中外的三燕故都,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在这块伟大的土地上,人类的先祖10多万年前就曾在此生活,5000年前原始文明在此...[详细]
- 《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06期
- 数字影像时代下的独龙族原始...
- 现代的电影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时代,当下电影在各大影院都十分受到欢迎,更会把一些数字技术表现形式融进自己的影片效果当中,使影片看起来更有视觉冲击力。独龙族的传...[详细]
- 《山西青年》2019年15期
-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边疆...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上海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我国目前重要战略之一,涵盖了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一带一路"战略目的之一就是让部分地区传统的民族...[详细]
- 《改革与开放》2018年06期
- 沈阳城市文化特征简述
- 从历史的角度概括沈阳的城市文化发展过程。包括以新乐文化为基础的史前文化,以多民族融合为背景的民族文化,以清朝满文化为主体的盛京文化,以及现代工业文化。[详细]
- 《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09期
- 奥侬《蒙古秘史》英译本中蒙...
- 《蒙古秘史》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典籍,是解读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奥侬的英文全译本在国际蒙古学界拥有重要的地位,译本中大量使用注解、注释等深度翻译的方法...[详细]
- 《前沿》2018年04期
- 楚国历史文化与南方都市(续...
- 本文是《楚国历史文化与南方都市》的续篇.初篇(载于本刊1993年第3期)曾对楚国历史文化与中国南方都市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长沙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考察.如果说,初篇探索...[详细]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