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抗战时期英美小说在重庆的译介出版
《名家名作》2020年01期 张书勉


相关文章推荐
- 抗战文化视域下的桂林美术教...
-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相继来到桂林,桂林一度成为公认的战时"文化城"。1938年至1944年期间,广西省艺术师资训练班、私立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初阳美术学院等...[详细]
- 《艺术品鉴》2017年01期
- 抗战时期西安的移民艺术家及...
- 抗战时期的西安是沦陷区难民前往解放区和大后方的重要地理节点,众多移民艺术家来到西安,其艺术活动有三个特征:一是在艺术本体领域取得较高艺术成就,二是在艺术领域给西安艺...[详细]
- 《大众文艺》2019年04期
- 抗战时期桂林文学译作的特点
- 抗战时期,桂林文学翻译活动空前繁荣,该时期文学翻译作品在译者、原著国、体裁和主题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些译作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学宝库的内容,而且鼓舞了民众的抗战...[详细]
- 《钦州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 抗战时期桂林美术期刊与战时...
- 战时桂林美术期刊与战时美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将战时美术的诸种面貌在纸上呈现。它是战时美术传播的载体、战时美术思想沟通的桥梁,并体现了战时美术语境的扩张。同时,战时...[详细]
- 《艺术探索》2015年02期
- 抗战时期重庆的戏剧翻译
- 抗战时期重庆的翻译一直是研究的盲区。从历史语境化的视角研究发现,战时的戏剧翻译是主流政治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的译介缓解了战时的剧本荒,适应了战时的舞台演出条件...[详细]
-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5期
- 抗战时期桂林美展的美育价值...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纵观1937年至1944年这将...[详细]
- 《美术馆》2020年04期
- 大后方的美术建设——以20世...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的美术力量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空前整合于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抗战"始终是大后方美术的主题曲,即以艺术宣传形式鼓动民众抗战;同时,文化保存与文化...[详细]
- 《艺海》2015年08期
- 重庆抗战时期书法发展的文化...
- 在"抗战文化"大背景的影响下,陪都重庆的书法艺术得到了当时政界要人和学界名流的共同提倡,尤其是到抗战后期,书法的发展形成高涨的局面。文章从重庆抗战时期的文化环境和人...[详细]
- 《艺术探索》2010年04期
- 抗战时期丰子恺、廖冰兄、叶...
- 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极活跃的一翼是丰子恺、廖冰兄、叶浅予、余所亚、周令钊、特伟等漫画家的进步活动。这一批漫画家在桂林从事艺术创作,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文艺宣传活...[详细]
- 《艺术探索》2014年05期
- 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与契诃夫...
- 抗战时期是夏衍戏剧创作的丰收期,这个时期的剧作确立了夏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篇文章从矛盾的冲突、简洁的文风、暗示性的布景以及审美接受等角度比较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与...[详细]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狂热的艺术家、伟大的爱国者...
- 关于刘海粟在抗战时期的表现,以往由于史料的严重缺失,论者多凭一己之爱恶,根据一些残存的片断,或作底气不足的曲笔,或作上纲上线的诬蔑,这种以简单方式对待复杂历史现象的治...[详细]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