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边缘人物的困惑与思考——中国出生的美国传教士子女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中美关系
《美国研究》1994年04期 史静寰,熊志勇 下载(530)被引(12)


相关文章推荐
- 美国传教士与近代美国对华外...
- 美国传教士来华,主观上多具有虔诚的基督新教“使命感”,希望把“普世”信念带到中国;客观上却从属于美国对亚太的政策,传教士来华活动对美国认识中国起了重要的“桥梁”...[详细]
- 《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 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眼中的清末...
- 清代科举盛行。一位来华传教士——一卢公明,以其自身见闻和亲身感受,在其著述中对晚清科举考试制度(主要为福建省福州地区)作了大量的渲染和相关的评论。由此,我们得以从外...[详细]
- 《国际汉学》2004年01期
- 粮荒来自拒绝民主
- 近来,人们在热议1942年发生的中国饥荒。据当时一位在灾区调查的美国传教士说:"那场灾荒完全是人为的,如果当局愿意的话,他们随时都有能力对灾荒进行控制。"这位传教士当年从...[详细]
- 《中国企业家》2012年24期
- 清代的“另类提拔”
-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他的《中国乡村生活》一书中,记录着这么一个真实的事例:某军机大臣的儿子在山东乡下为非作歹,被人告到当地知县那里。知县把这位恶少找来跟他讲道理,并且...[详细]
- 《当代广西》2015年23期
- 论美国传教士介入对华外交的...
- 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早期外交重点是亚太地区,对华商贸和基督文化传播是其重要标志。继此之后,是美国对华政治外交的诉求,而传教士充当外交官的做法使美国获得了对...[详细]
- 《基督宗教研究》2018年01期
- 古代异地为官制度缺了点啥
- 清朝末年,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来华生活近五十年,对中国乡土社会有足够的了解。在他的著作《中国乡村生活》中,一个悲剧故事道尽了异地为官制度之下的官场丑态。明恩溥所居地附...[详细]
- 《廉政瞭望》2020年07期
- 珍惜生命 驱逐广告
- 我们的个人意识能否得到尊敬,我们的个人权利能否保持完整,都要取决于那些独裁式广告公司的统治者们的良心了。1894年,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写下《中国人的素质》一书,开创了研究...[详细]
- 《英才》2014年07期
- 评《龙与鹰:中美交往的历史...
- 2004年 10月, 中山大学梁碧莹教授的学术专著《龙与鹰: 中美交往的历史考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奉献给学术界的又一硕果。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鹰是美利...[详细]
- 《学术研究》2005年03期
- 一百年了,我们还是这个样子...
- 一部110年前就被引进的经典读过《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之后,许多中国人会觉得,我们与一百多年前的国人竟然如此相似!为什么经历了物质生活上如此巨大的改变之后,我们还是……...[详细]
- 《学习博览》2013年04期
- 追风人物
- 口无遮拦美国传教士最爱“乱放炮”帕特·罗伯逊是美国“基督教联盟”创始人,他号称是布什总统的铁杆支持者,却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大嘴”,频频“放炮”,把自己的阵营搞得鸡犬...[详细]
- 《世界知识》2005年19期
- 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对中美关...
- 1905-1906年间因美国排华政策而引起的中国民众抵制美货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文明、理性、和平抵制外货方式反抗西方强权的活动,因而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主...[详细]
- 《美国研究》199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