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人口与生态环境的治理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刘国军 下载(39)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测...
- 一、单选题 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常用下列指数反映景观格局特点: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详细]
- 《地理教育》2017年02期
- 构建新诗教学的生态环境——...
- 文章从学生心理成长需求出发,指出人教版教材对新诗重视不足的缺漏,并详细介绍了校本课程理念下构建新诗教学的生态环境,促进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思考与尝试。[详细]
-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 脆弱的地球与庄严的责任——...
-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地球生态非常脆弱,江河湖泊资源枯竭,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类应该积极负责地去治理环境污染,不能存苟且偷安之心,否则,虽能得一时之利...[详细]
- 《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30期
- 揭秘蚯蚓的十个秘密 是敌也...
-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盛赞一种来自地下的生物精灵,他说这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动物。得到达尔文如此赞誉的正是蚯蚓。当你踏青在雨后的草地,这些小小的生灵默默地爬在草地上,似乎...[详细]
- 《读写算(科技知识动漫)》2017年Z1期
- 生态文化引领内涵发展
- 近几年来,荆州区太湖港中学全面更新发展观,着力弘扬"生态"发展理念,坚持"让每个梦想都开花"的办学思想,努力从生态环境、生态精神、生态德育、生态课程等维度伸展,激发活力...[详细]
-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7年06期
- 远的感悟
- 看得远,其实也是一种智慧。一直在关注近年来的各大新闻媒体,发现有一个话题总是萦绕耳边:人们不断地呼吁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不仅如此,还有各种惊人的数据...[详细]
- 《当代学生》2006年Z1期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从而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国的生态环...[详细]
-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0年02期
- 营造写作教学的生态环境
- 营造写作教学的生态环境,就是追求“潜水,与鱼共舞”的感觉,师生一起进入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看那绮丽多姿的珊瑚群、五彩缤纷的海鱼、千姿百态的贝类和海洋植物……[详细]
- 《山东教育(中学刊)》2005年08期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
- 一、课标解读1.学习内容(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典型的区域性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森林及湿地的破坏等。其中水土流失分布比较广泛,它会造成本地区和下...[详细]
- 《地理教学》2011年21期
- 生态环境水、资源水与灾害水
- 水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然而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只考虑人的需求,肆意地开采和排污,大量挤占生态环境水,不仅破坏了水资源系统,而且造成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同时,...[详细]
- 《地理教学》2005年11期
- “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对其...
- 一、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二、教学内容分析不同版本教材编排结构不一,案例选择不同,"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这一...[详细]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