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建设研究——以黑龙江大学“现代文学史”课程为例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04期 马宇飞;尹宇薇 下载(36)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考察中国现代文学文化自信思...
-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自信思想史,从思想流派来说,包括保守派、激进派与自由派,他们的文化自信思想呈现了不同的面相。但是,学界往往重视其思想研究,而忽略了对其考察的视...[详细]
- 《晋阳学刊》2022年06期
- 现代文学的历史起源:不同观...
- 蒙古族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起源和发展脉络既与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具有独特的社会、历史和地域特征。学界围绕蒙古族现代文学...[详细]
-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年06期
- 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
- 我国文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经历了很多种形式的变化,诗词形式从四言诗、五言诗到七言诗,文章类型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文章体裁从诗歌到小说,每一种文学形式都孕...[详细]
- 《名作欣赏》2022年33期
- “吃”的隐喻、逻辑与阶级性...
- 饮食书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颇有意味的存在。从鲁迅的“以吃作比”来传递对中国传统文化负面因子的批判,到梁实秋笔下由饮食文化而折射出的人生蕴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详细]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中国语言的现代转型及其对现...
-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或手段,形象地表达客观世界、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既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受语言使用者、文学创作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详细]
- 《语文建设》2022年24期
- 还原历史后再看现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初正式列入高等教育体系,就承载着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性的历史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空间有所扩大,而历史性与文学性...[详细]
- 《博览群书》2022年11期
- 现代文学文献学的传统——读...
- 陈子善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以后,在学界引起了颇多注意。这是他多年在现代文学史料学和文献学领域深耕细作的发现,也是他金针度人,...[详细]
- 《书城》2022年01期
-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
- 商务印书馆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繁殖和哺育的重要意义。早期的商务印书馆对于西洋文化文学的介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孕育的重要...[详细]
- 《东方论坛》2021年06期
- 作为社会思潮的国家民族意识...
- 在理论上,作为社会思潮的国家民族意识基于爱国主义的情怀。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是现代中国诸多群体和组织的共同特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国家主义信奉者的独立...[详细]
- 《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01期
- 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文言、古代白话向现代白话的转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离不开文学汉语的现代性,而文学汉语的现代性是以现代白话这一形式呈...[详细]
- 《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04期
- 消费文化语境下现代文学教育...
-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文化逐渐收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形式、审美意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详细]
- 《文学教育(上)》202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