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新教育》2019年32期 高强; 下载(3)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学生健...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蕴涵的孝敬父母、宽厚仁德、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塑造中学生健康人格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当代...[详细]
- 《基础教育论坛》2017年10期
- 语文学科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
-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努力营造浓郁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须有语文味,也就是抓住语文课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来进行。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详细]
- 《中学教学参考》2017年15期
- 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
-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的总体表现,包含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礼仪制度、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详细]
- 《甘肃教育》2018年17期
-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
-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对于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国的国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详细]
- 《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44期
-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要“...
-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入语文课堂,必须以尊重语文学科规律和特点为前提,做到贴紧文本,贴紧学生,贴紧现实,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理解、接受优秀传统文化。[详细]
-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年10期
- 在《隆中对》教学中开掘传统...
-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掘和渗透传统文化?《隆中对》是经典名篇,其中的诸葛亮和刘备的形象家喻户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渗透教学目标""梳理故事情节...[详细]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08期
-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浸...
- 新形势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在学校的具体实践中仍存在着形式化与表面化、肤浅化与宏大化、教育方式简单粗糙等诸多问题。"浸润"教育...[详细]
- 《教育观察》2019年08期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
- 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真正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践行者,济南三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工作,积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开展以"凝聚青春正能量,奋...[详细]
-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0...
- 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语文整体...
-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要超越过去单纯学科素养的局限性,力求达到培育学生核心语文素养的新高度。通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更加深入人心...[详细]
- 《新课程导学》2018年25期
- 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
- 在新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是对初中生进行德育与法治教育的课程。道德与法治是维系社会稳定的两大基石,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延...[详细]
- 《新课程(中学)》2018年12期
- 润物无声 教育无痕——浅谈...
-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优...[详细]
-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