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中医对人体经络的认识(之二...
- 前面已经谈到,十二经是 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经络系 统的核心部分。它们对称地分 布于人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循 行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 每一经脉又分别隶属于一脏 或一腑,...[详细]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5年03期
- 浅析十二经支脉理论对针灸临...
- 浅析十二经支脉理论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首先对十二经支脉理论进行了阐释,十二经支脉都有"其直者"或"其支者",均属于经脉部分,均可运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其次强调重视对十二...[详细]
-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年11期
- 石学敏对十二经所过之痛证的...
- 针灸治痛在临床中广为应用。石学敏院士通过对古医籍的诠释,对于《灵枢·经脉》病候中所记载的痛证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文章仅就《灵枢经》所记载的十二经所过,经筋循行所...[详细]
- 《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01期
- 附子“通行十二经”议
- 附子“通行十二经”一说,见于清代医家黄宫绣所著《本草求真》一书,其云:“附子味辛大热,纯阳有毒,其性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黄氏对中...[详细]
- 《云南中医杂志》1984年01期
- 十二经气血流注方向与其多向...
- 十二经气血流注的方向呈单向性 ,其实质说明十二经气血流注的连贯性 ;从经脉的联系、病邪传注、病候反应、针感传导诸方面看十二经的作用多向性 ,从而成为指导针灸临床辨证归...[详细]
- 《陕西中医》2002年02期
- 论十二经气循环流注与五输穴...
- 本文对十二经气循行流注与五输穴向心性流注的矛盾之处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矛盾实质所反映的"天地之气高下相召,同气相求,气化交感"原理,有助于从新的角度理解十二经脉对临床...[详细]
-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 十二经循环相生法的整理和发...
- 在《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一书中 ,单玉堂先生谈到各经循环相生法 ,他说 :“即本经之病与他经之病同见 ,则配穴据循环相生取义而一时并用。如针肝经 (属木 )、太冲 (属土 )穴...[详细]
-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 中医对人体经络的认识(之三...
- 十二经的分布规律十二经分布在人体的内表,在体内的分布虽然迂回交错,但基本上是纵行的;体表的分布则是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其特点各有不同。以下分三个方面介绍。头面部的分布...[详细]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5年04期
- 十二经血气多少之探讨
- 1.对素问等书所载十二经血气多少之说及互异处作了对照分析,认为互异处可能为各家不同见解。2.据经文提出古医家关于十二经血气多少的来源依据:一为解剖实践,二为用阴阳互为...[详细]
- 《中医研究》1988年04期
- 不同性别十二经原穴皮肤温度...
- 目的:了解健康大学生男、女十二经原穴的皮肤温度情况。方法:选择健康大学生男、女各34例为测试对象,用红外测温仪分别对十二经原穴温度测定3次,算出3次测量数值的平均值并进...[详细]
- 《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09期
- 《十二经纳地支歌》临床应用...
- 明代杨继洲在其针灸巨著《针灸大成》有一段简短的著述,叫《十二经纳地支歌》。其内容为:"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己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寥寥数语,二十八...[详细]
- 《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