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伦理孝道观及其现代价值
《理论月刊》2014年05期 王武林 下载(386)被引(3)


相关文章推荐
- 敬而爱:曾子孝道观的二重奏
- 曾子的孝道观具有完整性与系统性特点,既包含尽孝的缘由,在实践层面又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曾子从孝子身体是父母的结晶、孝为天下大经以及孝与政治的紧密联系三个层面,阐释...[详细]
-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0年01期
- 试析佛教孝道观与儒家孝道观...
- 中国传统的儒家孝道观和佛教孝道观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佛教孝道观为适应中国这块土壤,经过"格义"、"连类"等"嫁接"方法,与儒家孝道观作了长期的、全面的沟通与融合,最终...[详细]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1...
- 儒佛文化背景下的父母恩德孝...
- ~~儒佛文化背景下的父母恩德孝道观@郭迎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四川成都,610064/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00~~[详细]
- 《求索》2004年08期
- 试论刘基的孝道观
- 刘基在《刘基集》的37篇"记"中,提出了自己的孝道观:孝为一切德行中的首位。并辩证地提出了孝道 的内容:既要在物质照顾,又要在精神上安慰;既要爱父母之身,又要爱自己之身;既...[详细]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
- 论王阳明的孝道观
- 王阳明的孝道观是传统孝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知"是王阳明孝道观的理论基础。王阳明孝道观的主要内容有:孝道是人品最重要的体现;精诚存志是孝道主体的态度;让父母精神愉...[详细]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论儒家孝道观的演变
- 儒家孝道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时代赋予了孝道观不同的社会含义。经历了先秦、汉唐、宋明、民国的儒家孝道观,其内涵不断得到扬弃。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详细]
- 《兰州学刊》2006年02期
- 社会主义新孝道观与主体价值...
-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价值理论是主体价值构建的哲学依据。加强社会主义新孝道...[详细]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论孝道观
-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尤其是儒家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备受后人推崇。孔子在其所处的历史阶段,提出了孝为百行之首、为孝是做人的根本等孝道思想。当...[详细]
- 《抚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孝道观之孝
- 孝道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查阅传统经典、学术著作以及学习相关传统文化视频,文章围绕着孝的含义、孝的意义以及尽孝的方式这三个方面对传统文化孝道观之孝进...[详细]
-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论语》中的孝道观及其现代...
- 对孝道的论述是《论语》的重要内容之一,概括来说孝即子女,晚辈敬仰与追念祖先,秉承先道,赡养、尊敬父母。行孝要赡养、尊敬父母;要态度谦和,不违礼;要继承文志或父道。在现...[详细]
-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 儒家孝道观异化浅析
- "孝"的原初语境是在家庭内,是调整和规范亲子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为父母尽孝源于人的自然本性和天然情感。统治阶级通过家的秩序的稳固来实现国的治理。在封建统治阶...[详细]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