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自由解放与自为存在:论存在...
- 近年来,推动积极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建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这也顺应了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文章通过对存在主义的关键话语进行解读,建构老年主体性概念,即...[详细]
-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年02期
- 赋权与增能:后脱贫时代社会...
- 我国脱贫攻坚所获成就举世瞩目。后脱贫时代的扶贫工作面临新挑战,农民主体性的构建不可或缺。从农民主体性在贫困治理中的表征可知农民主体性面临的困境。以赋权与增能为依...[详细]
- 《山西农经》2021年13期
- 网络社会中的主体性区隔:后...
-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物理空间不断被剥夺、时间压缩空间的哲学逻辑得以确认,但因个体彼此间的选择区隔加深,网络社会发展并未使个体像工业时代的商品般完成同质性的统一共同体...[详细]
- 《宜宾学院学报》2020年05期
- 试论幸福的主体性——由《幸...
-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幸福的体验必须由主体来承担,主体的需要是主体行动的最根本动力,感受幸福的水平可以为主体所掌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幸福观体现了幸福的主体性;...[详细]
- 《教育观察》2019年17期
- 浅析人的主体性
-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在蓬勃发展,计划经济的痕迹在逐渐消退,新兴的市场经济要求人们摒弃依赖思想,加强主体能动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方面市场经济要求人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详细]
- 《河北企业》2013年06期
- 网络主体性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 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认知模式,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不仅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张扬与发展,也导致了人类主体性的诸...[详细]
-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女性历史主...
- 唯物史观虽然并未将女性主体性问题特别抽象,未能对历史主体性中所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明确的量化分析与质性反思,但却已经奠定了正确认识该问题的哲学基础。遵循唯物史观的基...[详细]
- 《浙江学刊》2009年03期
- 论人的主体性及其理论的发展...
- 人的主体性及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从史前原始社会"共同体主体性"到多数人的"个体主体性";从阶级社会中少数人为主体之主体性到多数人为主体之主...[详细]
- 《法制与社会》2008年34期
- 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
-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是当代社会的人格类型,流行文化是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重要亚意识形态。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暗示作用,并且强化着青少年...[详细]
-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
- 论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
- 通过对传统哲学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人”的主体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中“人”的主体性意义理解的批判,探讨了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的现代价值,并...[详细]
- 《求实》2007年04期
- 人的主体性建设的当代思考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人的主体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内容。从人的主体性建设的维度出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框架内,对人...[详细]
- 《消费导刊》2007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