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体刑事主体资格之否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2期 石晓琳; 下载(302)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刑事合规视野下人工智能的刑...
- 人工智能犯罪研究的既有成果,大多忽视了作为人工智能核心问题的数据安全、算法规制问题,就"人工智能"谈"人工智能",以至于针对人工智能的刑法回应性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可知化...[详细]
- 《环球法律评论》2019年06期
- 人工智能时代的电信诈骗防治...
- 人工智能科技发展非常迅猛,越来越多地走进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科技开发等,优势非常显著。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不少人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也遭受了电信...[详细]
- 《理论观察》2019年11期
- 中国刑法何以预防人工智能犯...
- 国家需要及时合理地规范人工智能的风险状态,满足人们的安全信赖。人工智能犯罪主要在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和犯罪责任三个方面对原有刑法观念和刑法规范产生冲击,需要根据本国...[详细]
- 《当代法学》2020年02期
- 弱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的否...
-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愈发成熟,其发展方兴未艾,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犯罪风险对生活造成一定的冲击,法律问题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传统刑法也需要对未...[详细]
- 《法制与社会》2020年14期
- 论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确立...
- 一、人工智能时代下刑法面对的风险与挑战在过去几年里,人工智能被视为新一轮的科技热点。围绕着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大数据等一系列技术开始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在刑...[详细]
- 《互联网天地》2020年05期
- 人工智能犯罪的主体属性及罪...
- 人工智能犯罪并非"人工智能"本身的犯罪,而是指对人工智能设计、开发、制造、利用过程中"人"的犯罪。要正视人工智能社会化应用中的现实问题,立足刑法的保守性,严格遵守人工...[详细]
-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03期
- 文化、本体与规范:论人工智...
- 人工智能刑事主体性判断,不能忽视其所生存的文化共同体的认同与接纳,而拘泥于个体意志自由本身,需建立"文化归属、本体意识、规范法益"递进式的认定进路。文化论层面,应当摈...[详细]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年...
- 弱人工智能犯罪的规制方法研...
-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对刑法规制体系的冲击愈加明显,主要体现在用传统的刑法构成要件难以辨析责任承担。针对这些问题,应当立足实际,着眼弱人工智能犯罪问题,细...[详细]
- 《数字通信世界》2020年07期
- 人工智能风险的刑法思考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人类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工智能潜在的风险是当代风险社会中新型风险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刑法将面临现实挑战:犯罪危...[详细]
- 《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22期
-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风险分析...
-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全面步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时代的到来也会带来一定的刑事风险。本文向大家介绍...[详细]
- 《法制与社会》2020年25期
-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预防性刑法...
-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前,我国预防性刑法立法已经出现,预防性刑法观的理论也呼之欲出。只不过网络时代形成的预防性刑法立法在人工智能时代应对人工智能体犯罪时会产生预防性刑法...[详细]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