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范与政府角色变化——以“瓮安6.28事件”成因的法社会学新解
《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8期 董育硕; 下载(196)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从法社会学角度浅析中国当今...
- 信访制度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矛盾不断凸显,信访总量连年攀升,不仅达到了...[详细]
- 《邢台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 风险社会与法治湖南建设
- 梅因发现了法律和社会之间的缺口,法社会学得以产生并不断拓展,法学研究在社会学的广阔空间也不断深化研究主题,革新研究方法,推动了法律作为社会治理工具在法治效果和社会效...[详细]
- 《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2011年03期
- 从规范意识视角浅谈暴力维权...
- 当前,理性维权作为缓和冲突、协调关系的一种方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可是,暴力维权这样一种极具冲突性的维权形式,却成为许多问题的无奈结局。本文从法社会学中居民守法原...[详细]
- 《现代商业》2012年12期
- 恐怖主义犯罪的社会治理应对
- 恐怖主义行为虽然没有底线,但是它也是可以通过社会治理的方式来预防或者消除的。那么,从哪些角度,如何进行社会治理呢?由法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们是遵纪守法还是违反法律的影...[详细]
- 《中国审判》2014年08期
- 法社会学角度下的村民上访制...
- 对上访及信访制度,学界一般持两种观点:一是上访制度从根本上与法治进程相违背,在我国法治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此制度必将取消。二是上访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并不违背,规...[详细]
- 《中外企业家》2013年01期
- 法社会学视角的“移风易俗”...
- 殡葬改革属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移风易俗,其运行具有反复性、规避性的特点。从法社会学角度看,社会心理因素及基层政权的操作是影响殡葬改革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制度(建...[详细]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 法规的运行——以G村的殡葬...
- 文章从法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对豫南一个村庄中的丧葬改革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分析了殡葬法规的实际运行及其效果。文章指出,在丧葬实践中人们并没有按照国家的法规操办丧事,殡...[详细]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 “非典”防治与依法行政的统...
- 有人将今年在中国肆虐的“非典”称作“SARS镜”。在这面镜子前,人们看到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经济与生命价值排序的认识错位、法律资源的短缺和漏洞、政府应急机制的...[详细]
- 《重庆行政》2003年03期
- 各国政府信息公开之法社会学...
- 各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的不同决定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上的不同。采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将各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置于社会生活的运作过程中去观察,并用社会学的评估指标...[详细]
- 《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 民情腐败论
- 民情是各种社会现象赖以生存的土壤 ,而我们在研究社会问题的时候 ,却常常被忘却了。对司法腐败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入研究 ,须以法社会学的视角作换位思考。腐败的民情基础...[详细]
- 《河北法学》2003年02期
- 惊险的游戏——当代中国信访...
- 在当代中国的信访博弈中,主要存在着三方利益主体,即信访者、地方政府和国家。信访者基于其特殊地位,发展和创造出了一系列"弱者的武器",为自己的目标而抗争;地方政府有自己...[详细]
- 《清华法律评论》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