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思考 多层次还原——解读《如梦令》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7年Z6期 沈新芳 下载(23)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 dao shi If hua bu shi dao shi xing hud bu shl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bai bai yu hong hong bie shi dong feng qing wei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ceng ji ceng ...[详细]
- 《作文》2020年17期
- 刘春课例《如梦令》点评
- 刘春老师的这堂课,让人想到很多,所以本文不再论及她的一招一式,不计"绿肥红瘦",也不谈"惊起一滩鸥鹭",希望能靠近她的那颗"诗心",感受她的"所思所念"。一、教者与词人有心有...[详细]
- 《教育视界》2019年06期
- 关注学情 迁移方法 聚焦运...
- 一、研究背景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中,词的学习共安排了两首,前一首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后一首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这两首词分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下册,编...[详细]
- 《江西教育》2016年35期
- 如梦令·常记公园深处
- 常记公园深处,各种器材忙碌,人人皆玩耍,秋千飞翔快速,呼呼,呼呼,转眼已至夜幕。 【点评】选取公园联合器材旁的一处场景作为小令创作的环境,写出了人们享受运动生活的畅快。...[详细]
- 《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21期
- 如梦令·常记美丽校园
- 常记美丽校园,时常书声连连。操场乐翻天,露出张张笑脸。留念,留念,掀起思念点点。 【点评】小令虽短,情趣满满。词中“园、连、天、脸、念、点”句句巧妙押韵。“书声连、乐...[详细]
- 《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21期
- 如梦令·常记秋夜沧浪
- 常记秋夜沧浪,亭台水榭长廊。促织轻吟唱,轻风暗送荷香。淡忘,淡忘,尘世繁华惆怅。 【点评】“沧浪”为苏州一处有名的景点,周围市井繁华,沧浪亭多游人小憩。此小令中,作者选...[详细]
- 《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21期
- 如梦般美好 如梦般远去——...
-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第三单元第9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揣摩词之温度。2.依据词描绘的情景,想象画面,品味词之意境。3.了解作者的人生际遇,领悟词...[详细]
- 《小学教学设计》2018年07期
- 联动“未来”,无限精彩
- 如今,科技与教育二者之间的变化发展迅猛且密不可分,在此二者的同时袭击下,媒体和教学发生了碰撞,产生了新的需求和形态,"未来教室"的概念应运而生。未来教室是利用先进的一...[详细]
-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年02期
- 如画的宋词 如诗的课堂——...
- 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纵观当下的古诗词教学,要么是教师繁琐地分析讲解,要么是停留在一个层面地反复读书,古诗词教学味如嚼蜡,学...[详细]
-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7年03期
-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
-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编入了很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其语言之凝练、意境之深远,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艺术之美,也受到了思想的启迪。本文以《如梦令》的为例,谈一谈古诗...[详细]
- 《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 以《如梦令》教学为例谈小学...
-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模式大致以"教师带读——串讲全诗——精讲字词——背诵全文"这样的模式开展,这种教学模式初时效率较高,但长此以往,弊端就开始...[详细]
- 《语文天地》2017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