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试析谐音双关法在商标词汉译...
- 谐音双关法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翻译方法 ,近年被广泛用于商标词翻译中 ,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文探讨了商标词翻译运用谐音双关法的谐音原则与取义原则 ,认为注重商标...[详细]
- 《中国科技翻译》2003年03期
- 谐音双关 五彩纷呈
- 谐音是双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利用音同音近的条件构成表里两层意思,从而产生表意婉曲、情趣幽默、隐含讽喻的修辞效果。谐音双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运用广泛。如果说,谐音...[详细]
- 《修辞学习》1995年04期
- 谐音双关的建构方法与实用效...
- 说话人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有意使自己说的话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是另一个意思,这在修辞上叫谐音双关。如何利用谐音双关的艺术规律,在说话和写...[详细]
- 《语文知识》1995年02期
- 网络语言中的谐音双关
-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语言,网络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与高科技产品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语体。这种新语体是口语化的书...[详细]
- 《语文学刊》2006年18期
- 汉语中的谐音双关以及由谐音...
- 一故意让一句话有两种可能的解释,这就是修辞学上的双关。由同音词造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谐音双关在民俗中可以看到,在歇后语、民歌和诗词中经常被采用。譬如解放前汉族人结[详细]
-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9年05期
- 谐音双关为作品增色添趣
- 作为修辞方法,谐音双关大量存在于文学作品和口头语言中。例如,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有“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的名句,“杨柳”表面指杨花柳絮,实...[详细]
- 《阅读与写作》2005年12期
- 汉语谐音双关的文化内涵
- 谐音双关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彰显着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特质。文章总结归纳了几种带有民俗特色的谐音双关,并从人文角度进行分析,揭示出中华民族注重和...[详细]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
- 谐音双关的演变
-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诗经》中谐声双关的几例,皆与比兴兼用: (1)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 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详细]
- 《修辞学习》1999年05期
- 浅谈谐音双关语的运用及修辞...
- 谐音双关语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文化。它被广泛地使用于诗歌、小说、对联、歇后语、广告和口语等中,完成直言无法完成的交际任务,调节话语风格,使话语委婉、幽默、...[详细]
- 《作家》2011年20期
- 略谈广告语中的谐音现象
- 广告大量存在于我们生活中,而谐音广告语作为广告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则倍受关注。本文结合近几年的谐音广告的例子,分析了谐音广告现象,并指出了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详细]
- 《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01期
- 谐音双关在现代广告语中的运...
- 广告语中使用谐音双关,往往更加生动形象、幽默诙谐,闪烁着汉语智慧的光辉。谐音双关在现代广告语中的运用主要有两种类型:同形谐音双关和异形谐音双关~([1])。文章主要分析...[详细]
- 《南方农机》2018年06期